第07版:政协新闻

在田间地头协商发展出路

——北京市昌平区政协“有事多商量”走进农村基层小记

本报记者 包松娅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4月21日   第 07 版)

“乡村民宿发展有没有一些政策支持、资金补助和技术指导”“如何结合万娘坟村文化发展特色餐饮”“能不能对农民创业提供一些资金扶持和贷款支持”……几条宽板凳院子里一摆,村民代表、政协委员、相关专家和部门负责人围坐在一起“拉着家常”无话不说,这是北京市昌平区政协日前在十三陵镇万娘坟村组织开展“有事多商量”协商议事活动的现场。

昌平区政协将协商议事会开到田间地头,让区政协委员与镇村干部面对面、与农民群众心交心,围绕“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共商共谋实招良策,使得基层群众更加了解政协,也更有利于敞开心扉、畅所欲言。

据了解,万娘坟村位于昌平区北部,成村于清代,因村域内有明宪宗朱见深的贵妃万氏的园寝而得名。近年来,万娘坟村传承历史文化底蕴,盘活利用闲置房屋发展乡村民宿,推动文旅融合发展,“走出一条好路子”。活动中,政协委员们实地调研了十三陵镇万娘坟村林下经济亲子乐园建设经营和龙母庄开展农耕体验情况。

面对群众在发展中遇到的困惑,委员们纷纷出谋划策。郑艳秋委员提出,可以借力昌平职业学校,借鉴康陵春饼宴、真顺苹果宴等经验做法,深入挖掘万娘坟村历史文化资源中女性文化、家风建设、亲子教育等内涵,打造独具特色的餐饮文化,为万娘坟乡村旅游发展助力添彩。

王盟委员则从群众的资金需求角度,详细介绍了北京银行为支持昌平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推出的民宿贷、惠农保、草莓贷等特色业务,并为村集体和村民如何利用银行资金发展特色产业提供了务实管用的建议。

“建议结合十三陵这一世界文化遗产打造万娘坟村文化IP,营造世界文化遗产的沉浸式度假体验;利用线上传播工具,依托好场景、好生活、好故事、好文化,精准定位客户群体,进一步扩大影响力。”贾晓萌委员“支招”道。

梁桂青委员建议,积极引入具有乡村文旅运营经验的社会化运营机构,为链接城乡消费人群、乡村品牌化建设提供产品活力和专业服务……

昌平区发改委、财政局、农业农村局、文旅局、公路分局等部门负责人就村民代表提出的问题及委员意见建议现场一一回应,重点就农村集体经济、乡村旅游、民宿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政策支持和资金补助等方面进行互动交流,并现场表态将加快推进相关工作的落实。

“感谢区政协搭建平台,既推动了相关工作落实,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又让我们得到很多很好的意见建议,对促进万娘坟村乃至十三陵镇集体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另一方面也加强了相关部门与村民们之间的相互理解,广泛凝聚共识,收获颇丰。”十三陵镇主要负责人表示,将结合十三陵镇域规划抓好工作落实,进一步推动十三陵镇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助力国际文化旅游名镇建设。

昌平区政协副主席李雪红表示,这次开展的“有事多商量”协商议事活动,是推动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的重要举措,形式好、氛围好、效果好。下一步,区政协将在现有协商成果基础上,及时梳理各方意见建议,做好信息反馈、跟踪问效等后续工作,推动问题解决、工作落实;继续用好“有事多商量”基层协商平台,持续聚焦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议题开展协商议事,灵活开展会场协商、广场协商、现场协商和网络协商等,营造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氛围,促进政协协商有效服务基层治理。

据了解,今年昌平区政协将着力擦亮“昌协商”品牌,重点拓展“有事多商量”基层协商平台功能,充分发挥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专”的优势和作用,动员广大政协委员深入基层、深入一线,调查研究,建言资政,将履职触角延伸到人民群众中间,让政协协商更加贴近群众、更接地气,让基层群众真正感受到政协其实很近、委员就在身边,努力将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

2023-04-21 本报记者 包松娅 ——北京市昌平区政协“有事多商量”走进农村基层小记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2314.html 1 在田间地头协商发展出路 42,314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