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休闲周刊

主动“假日健身” 拥抱健康生活

戴俭慧 李相如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4月21日   第 10 版)

又一个“五一”小长假快来了,相信很多人都已做好规划,利用这难得的5天假期,来释放工作日积攒的压力。其中,参与运动健身不乏为一项良好的休闲度假活动,比“蜗居”“躺平”更有利于抵消不良生活习惯给身体带来的伤害,还能有效释放身心压力、缓释心情。

目前亚健康人群增多,健康状态令人堪忧。例如,心理问题普遍,焦虑成为日常;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增高,发病人群年轻化;缺少时间运动,肥胖率不断上升等。因此,为了增强体质和愉悦身心,来实现健康生活的目的,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利用国家法定假期来参与形式多样的健身活动。健康生活的内容涵盖了身体、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假日健身”是改善这三个方面的有利途径。

首先,在工作日中,人们长时间伏案、久坐,没有多余时间进行身体锻炼,引起了多种慢性疾病的滋生,亟须利用假日健身来“治愈”身体。

其次,人们利用假日进行健身活动,来达到健康、娱乐、消遣等多种目的,注重愉悦性。同时,健身可以刺激内啡肽的分泌,使人的情绪处于放松的状态中,帮助人们排遣工作日中产生的压力。

第三,假日中,很多地区都会开展集体性的健身活动,例如:“‘奔跑江苏——绿动之春’2023乡村旅游四分马健身跑”等活动,可以充分释放假日健身的活力与激情。通过参加此类社会活动能够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同时,假日往往是家庭共同余暇时间最多的时候,这是共同进行健身活动的最佳时机。通过“假日健身”不仅仅能够使全家人的身体得到锻炼,还能够通过健身活动间的相互配合促进家庭和谐。

在内容的选择上,“假日健身”多倾向于在野外、大自然中进行活动。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陆域——以山林野外为背景的登山、攀岩、定向徒步越野、郊游、山地自行车运动、探险等;水域——划船、赛艇、帆板、水上摩托、潜水、冲浪、滑水、游泳、漂流等;空域——滑翔、跳伞、热气球等活动。

值得注意的是,参与“假日健身”时应注意以下事项,以此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是运动有度,量力而行:丰富的运动项目,为假期人群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在选择项目时,不同的人群应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避免盲目追究“度”,而忽视身体的承受力,造成假期疲劳。

二是运动有时,锻炼适时:首先,假期具有相对自由的自我掌控时间,能依据自身的需求选择时间段进行锻炼,但要依据自身的生物钟进行健身,避免突然性的体育锻炼,给机体造成负面影响。例如,贫血人群不宜在清晨进行空腹运动,否则会造成低血糖、昏厥等现象;假期熬夜后进行体育运动可能会造成运动性猝死等危害。其次,三餐要规律。就餐后2小时内不宜进行体育锻炼,会影响肠胃的正常功能。

三是运动有方,择方而练:运动项目具有差异性,参与时要掌握其方法,正确使用该项运动的健身方法,达到强健体魄、愉悦身心的目的。运动前充分热身,运动后充分放松,热身和放松是有效健身的重要途径,切莫忽视此环节。

四是运动出行,安全第一:一方面是交通安全,假日期间出行量增加,外出健身时尽量避开出行高峰期,做到安全出行;一方面是户外安全,假日健身要注意目的地天气和地势环境等,避免非人为因素造成的伤害。

五是器械使用,检查第一:健身前对器械进行检查,避免使用陈旧故障器械,导致意外出现。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教授,南昌工学院特聘教授)

2023-04-21 戴俭慧 李相如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2326.html 1 主动“假日健身” 拥抱健康生活 42,326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