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凌云 通讯员 胡文丽)重庆荣昌夏布是以优质苎麻为原料编织而成的麻布,因轻柔胜丝,为暑天衣料佳品而得名,早在汉代就有记载。荣昌夏布织造技艺也于2008年被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何使这项传统技艺焕发新生机?近日,荣昌区政协主席赵天智率队走进“中国夏布之乡”“夏布加工基地”盘龙镇调研,详细了解夏布生产流程、出口销售、发展规划、产业政策等情况,并与相关负责人、企业代表围绕夏布产业发展深入交流。
“荣昌夏布较多地保留了纯手工生产的工艺程序,在传承非遗文化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但在现代化生产技术上还存在缺陷。”盘龙镇党委书记兰来章直言,夏布虽然一直在织造,但缺乏创造,更缺乏智造。
“纯手工的生产方式效率较低,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在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荣昌区鑫浩麻纺织有限公司负责人颜太良接过话头。
当前,荣昌夏布的出口产品多以坯布为主,以成品为终端产品的销售占比较低。在荣昌夏布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李俭康看来,荣昌夏布单个企业自主创新、研发新技术、开发新产品能力不足,是当前最需要重视的问题。
发展创新滞后、产业科技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如何破解这诸多难题?
荣昌区政协经济委主任夏定文建议政府在招商引资上发力,注重产业链各环节招商,特别是加快夏布服装、床上用品等深加工项目的招商。
“目前夏布生产经营企业转行转产较多,建议制定系列奖补政策,刺激行业复苏。”荣昌区政协人资环建委副主任王官俊建议。
为此,区政协副主席肖建东建议组织相关部门、镇街、企业外出考察,进一步优化鼓励夏布企业复产奖励政策和长效扶持机制。
“要发挥好夏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势,研发夏布画、屏风、折扇等创意产品。”荣昌区政协副主席黄伟建议利用好夏布文化特点,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
赵天智表示,希望课题调研组通过全面深入调研,对夏布应用特点、市场容量、消费模式、发展趋势等进行具体化和规范化分析,准确把握夏布产业发展现状,提出有针对性、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助力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机,完美演绎“一匹布”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