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专题新闻

无言“老师”有益“春秋”

张军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4月22日   第 04 版)

从部队转业到政协工作五年多,时间不算长,但与《人民政协报》却成为“挚友”,她更是我的“无言老师”,每每读报,都获益良多。

我大学是学历史的,可能与专业出身有关,我对《人民政协报》的春秋周刊情有独钟,每期必读,有时因为假期、出差等原因找不到报纸,就从网络上下载来读,重要文章都用红笔勾画、眉批,反复精读。

春秋周刊首版每期一个主题,图文并茂,全方位解读,就像一篇完整的学术报告,对了解人民政协的历史非常有帮助。比如,2022年8月4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诞生》一文,将国徽设计竞赛、梁思成受命修改图案、清华大学图案获得通过等史实展现给读者,这些细节使读者面对神圣的国徽会更加肃然起敬。再比如,今年3月23日刊登的《历史档案中的人民政协》一文,分三部分讲述了人民政协诞生的来龙去脉,其中以“五一口号”、马迭尔宾馆等为小标题,把重要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串联起来,辅以原始文件的影印件,形成现场感、画面感非常强的“连环画”,引人入胜。又比如,把民革、民进、致公党、九三学社、台盟等民主党派与共产党合作、协商的历史独立成篇,加深了读者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理解。

“旧闻新读”多是讲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进行的经典战役、战斗,这些如珍珠般的真实故事整合起来,正是人民军队的发展历史,这也是开展党史和红色教育的生动教材。比如,今年3月23日《“黄埔三鹰”率部起义前后》描写的廖运周三兄弟身为国民党的高级将领,却在解放战争中分别率部起义的史实,就是党的“三大法宝”综合运用的生动实践。

“朝花夕拾”的“文人轶事”寓读于乐,让人在轻松惬意的阅读中了解到名家不为人知的性情、处世、治学等各个侧面,读之或会心一笑,或心生感慨,或大吃一惊。读的故事多了,有时也曾沉思,像“出镜率”比较高的梁启超、于右任、蔡元培、陈寅恪、钱穆等,是怎样在“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的环境中成为大师的呢?他们的成长之路对于当代教育有无借鉴之处呢?

五年来,我从《人民政协报》春秋周刊汲取了丰富的营养,提高了能力素质,在政协几个工作岗位上都得以成长进步,也获得了许多创作灵感,在各类媒体发表稿件400多篇(首),其中多篇(首)反映、宣传我们市政协工作的稿件得到领导认可、点赞。

感谢《人民政协报》这位“无言老师”!

(作者系山东省济宁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室秘书科科长)

2023-04-22 张军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2362.html 1 无言“老师”有益“春秋” 42,362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