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两岸经合周刊

民主不能简单地与选举或一人一票画上等号

本报记者 高杨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4月22日   第 05 版)

自20世纪80年代末两岸有交流开始,在与大陆打交道过程中,台湾当局和所谓民主人士常常以一副俯视的面孔示人,动辄拿经济与民主说事儿,似乎经济与民主是台湾地区在大陆面前的天生优势。究其背后的原因,一是因为当时台湾的经济发达,其总量占到了整个大陆经济的45%左右,被称为“亚洲四小龙”;二因为台湾在蒋经国执政后期,开始引进了西方民主,自李登辉中后期开始又引入所谓的“选举民主”,台湾从此自称为“亚洲民主灯塔”,于是在他们的眼里,大陆被人为划为“威权”主义。

然而,当时间进入21世纪,尤其是2010年大陆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台湾地区的这种“天生的优势”式微。不仅经济不到大陆总量的4%,就连他们引以为傲的“选举民主”也变成了政党恶斗的工具,无休无止的选举导致台湾经济社会发展停滞甚至倒退,社会一天天撕裂,曾经自诩的“民主灯塔”黯然失色。尤其民进党执政下的“台式选举”和他们口口声声所谓民主则被越来越多的民众所诟病,“民主”其实就是台湾少数人的政治游戏。

●●●● 民进党打着“民主”旗号反民主

自蔡英文上台以来,在两岸关系上投美国等西方反华势力的所好,以“共同价值”为由,在国际上拉拢拼凑所谓“民主理念”相同国家来对抗中国大陆。

不过,在很多民进党人看来,民进党执政台湾,尤其是蔡英文执政以来,台湾积攒了几十年的所谓民主,被她用执政7年的时间耗尽,蔡英文口口声声喊着民主,事实上是打着“民主”旗号反民主。

民进党前副秘书长游盈隆认为,蔡英文执政近7年最大的“政绩”,就是拆除台湾“民主”精神,阉割行政权的专业性、立法权的自主性、司法权的独立性以及监察权的超越性,她让一些机关丧失了“民主”灵魂,成为效忠民进党的御用机关。

记者注意到,由于我国台湾地区在社会制度设计上,当年孙中山创立了“五权分立”政体,在台湾地区领导人之下,设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等“五院”,其中“司法”“考试”“监察”等“三院”的组成人员必须按照超越党派以外的原则选任。换句话说,不管是国民党还是民进党执政下的台湾,其“司法”“考试”“监察”等“三院”的组成人员,都不能任命那些有明确政治取向的“官员”,更不能是党派人士。而且,这一规定不仅适用于以上“三院”,还适用于台湾当局如“中选会”“台湾传播委员会”等中立机构。

然而,从蔡英文上台之后,在台湾地区行之有年的“中立性”原则被彻底破坏。以台“监察院”为例,该院共设“监察委员”29人,任期6年,每2年改选1/3。由于当时马英九执政时,该院未提足额人数,加上当时部分“监委”任期届满,蔡英文2016年上台后,便于当年10月11日一次性就补提名11人,而这11人政治倾向全为“独派”。更值得一提的是,到了蔡英文第二任期时,“监察院”仅剩下的个别中立立场的委员任期到期,这一次蔡英文将“监察院”完全“民进党化”,不仅是“监察委员”一片绿,她更不顾外界质疑和反对,公然将卸任高雄市长的民进党大佬陈菊任命为“监察院”院长,让“监察院”完全失去超越党派色彩。

打破中立,不仅仅发生在“监察院”,还包括台“司法院”“考试院”,其组成人员目前也都改为全部由民进党原官员或“台独”倾向明显的人士来担任。

不仅如此,蔡英文就连负责岛内各种选举的机构台“中选会”也不放过。按照台湾相关规定,“中选会”负责人和机构组成人员,一定要是非党派人士担任,然而,蔡英文为了有利于自己和民进党的选举,居然公开将民进党籍前云林县长李进勇任命为“中选会”主委,在国民党等在野党和全社会强烈反对下,为了让该人事案顺利通过,蔡英文居然让李进勇“火线”退党而就任。岛内舆论认为,陈菊和李进勇任命案是台湾社会民主史上最黑暗的两天。

言论自由曾经是台湾蓝绿阵营攻击大陆的重要靶标,然而,随着台湾中天电视台被“台湾传播委员会”关停,各界终于认清,在民进党的利益凌驾一切的作风之下,台当局独立机关的独立性全被糟蹋蹂躏。当局机关该有的超越党派精神与独立、自主机制,全都被蔡英文拆除,她的魔手更伸向理应校园自主的大学、媒体,甚至连民进党引以为傲的民进党内初选也被她没收了。

蔡英文和民进党曾经的铁杆支持者李远哲不久前批判民进党近年来所展现于世的,绝非是捍卫民主体制,而是权力的滥用与快速的腐化。民进党并未避过绝对权力带来绝对腐化的铁则,挟着“立法院”过半优势,官员滥权肆无忌惮,不断挑战民主价值与道德底线,当局运作黑箱化、威权化、贪腐化,对在野势力与社会极尽打压之能事,造成台湾民主的全面倒退。

●●●● “台式民主”是少数人的政治游戏

在关于两岸统一的问题上,我们经常会听到很多台湾人士说这样一句话,“什么时候两岸能实现一人一票选举,两岸就可以谈统一问题了”。在很多台湾同胞心里,似乎影响两岸统一的重要因素是“选举民主”问题。

其实,在很多台湾政治学者看来,台湾实行的“选举民主”。看起来一人一票体现了个人权利,但事实上台湾的“选举民主”却是少数政客和有钱人的政治游戏,广大民众只是被无辜地强带进了这个游戏里做了群演。

“台湾选举,穷人是没有资格参选的,台湾选举核心不是选贤与能。”台湾时事评论员黎建南曾是国民党、亲民党重要党工,对台湾的选举民主不仅熟知,更参与过选举实际操盘,谈起台湾选举花费可谓如数家珍。

他说,在台湾地区,一个参选台湾地区领导人的参选人,按照台湾“选罢法”规定,同一组候选人竞选经费上限,是以台湾人口总数70%,乘以基本金额20元(新台币,下同)所得数,再加上固定金额1亿元的总和。就以台湾人口2300万为准计算,台湾地区领导人候选人竞选经费上限最低就是4.2亿元。

台湾时事评论员林保淳表示,民主最核心的概念就是“人民作主”。民主选举的要义,在于“选贤与能”,唯有贤能之人,得以参与政治,才能使政治清明、发展顺遂。但台湾的选举,动辄需要惊人的花费,自从投入选举开始,保证金、竞选总部、广告牌、宣传旗帜、人员车马餐饮,乃至演讲场地、排场设备,无一不需要投入大量的经费,一个小小的市议员,花费至少要1000万元以上,选“立委”要花上亿元,选一个县市长更是至少数亿元。没有雄厚的资本、财团的投入,根本连想都不敢想,“选贤与能”转变成“选钱与财”,而这些巨额的花费,自身于当选后必然要想尽办法补偿回来,而投入的财团,也必然会要求回报,在恶性循环之下,变成“有钱人治国”“财团治国”,遂导致整个政治腐朽不堪,人事酬庸、官商勾结、黑白挂钩,完全成为“财团作主”,岂是“人民作主”?

除了有钱人才能享有“选举民主”外,在台湾,还有一类人能享有“选举民主”,那就是少数政客和他们的“二代”“三代”们。

林保淳说,台湾的民主,已然成为少数人的政治游戏,那些民进党“党二代”“政二代”,蔡英文们的亲属、部属、裙带、金主带,一代接班一代,几乎把持了整个政坛,台湾政治已成为“类家族政治”。

两岸观察人士表示,在民主道路上,条条大路通罗马,不同的制度和方法均可达到民主,而优质的民主绝不会是单靠一种选举制度或单靠一套精英制度便可达到。

英国著名政治学者葛赖宁在其最新著作《好的国度》中便提出一系列对西方民主制度具有深度和批判性的讨论。他认为民主不应简单地与选举或一人一票画上等号;相反,西方传统的民主概念和模式却存在很多“颠覆民主”的因素;例如:一、政客的私心;二、政党只求掌权和争取政党利益的心态;三、掌权政党的私心,特别是不惜任何手段继续掌权的野心;四、因为争取选举经费而令商界有极强影响力,导致既得利益者持续垄断政治等等。

2023-04-22 本报记者 高杨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2366.html 1 民主不能简单地与选举或一人一票画上等号 42,366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