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30年,他一直在跟笔头较劲!

本报融媒体记者 陈姝延 李木元 徐康辉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4月27日   第 01 版)

开栏的话

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在新征程上,劳动的荣光分外耀眼,奋斗的强音激荡人心。为了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本报从今天起开设“大国匠心·‘五一’国际劳动节系列报道”,讲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大国工匠、高级技工等一线劳动者爱岗敬业、刻苦钻研,为社会作贡献并实现人生价值的故事。

3000多家制笔企业、年产圆珠笔400多亿支,中国的圆珠笔一年生产量占全球80%。但在2016年以前,作为世界上工业门类最齐全的中国,却一直造不出高端的圆珠笔头。

当年的“圆珠笔之问”,甚至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注。

“中国人能造出‘两弹一星’,能让神舟飞天、蛟龙入海,怎么会被小小的圆珠笔头难住了?”国内不少制笔企业不信这个邪。

不信邪的还有一个农民出身的大国工匠,他就是江苏昆山千马文具有限公司董事长、制笔人金兆联。

■ “我是中国制笔人!”

金兆联的制笔厂就坐落在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一个村子里,厂子不大,占地只有10亩,员工不过30人,但就是这个不太起眼的小工厂却寄托着他“圆珠笔中国造”的梦想。

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究竟藏有多少高科技?金兆联介绍,笔头的精度决定圆珠笔的质量。笔头上不仅有小“球珠”,里面还有五条引导墨水的沟槽,加工精度要达到千分之一毫米。由于笔尖的开口厚度不到0.1毫米,任何一个小偏差都会影响笔头书写的流畅度和使用寿命。“我们能够生产圆珠,但是笔头球座体的生产因为边缘收口问题迟迟突破不了,一直被‘卡脖子’。”

难到什么程度?金兆联坦言,2016年以前,作为世界第一制笔大国的中国,制造笔头的原材料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当时制作刀具主要从瑞士进口,原材料主要从日本进口。如果1个月生产1亿个笔头,那么1年就可以给国家节约700万元到1000万元购买进口圆珠笔笔头的费用。”

“这辈子我就跟这笔头较上劲了,一定要把这个东西弄好,为国争光、为制笔行业争光,因为我是中国制笔人!”1994年,金兆联放弃浙江制笔厂的高薪聘请,毅然回到家乡创业。通过借钱、向村里租厂房开起了一家制笔厂。

中国制笔行业采用传统的黄铜笔头长达60多年,但制造工艺却一直没有更改,缺乏工艺标准,产品质量不稳定,产量也不大,落后于国际同行业水平。

要想有突破,关键是研发出自己的加工专用设备和收口机,摆脱对国外进口的依赖。从2006年开始,金兆联历时10年,经过数以万次的试验,终于研发出了解决疑难的关键设备。2017年,他研制的圆珠笔头加工专用设备和收口机,申报了发明专利。中国制笔检测中心认定,该套设备生产出的笔头,抗腐蚀性、出墨量、顶出力、凸珠高度等均领先于中国行业标准,有几项已接近或超过国际标准。

“那个时候几乎天天一个人在工作室里搞试验,反反复复,一天可能有几千次,没钱了就管媳妇要私房钱。很难,但是最终成功了。我给中国制笔行业争了气、露了脸。”金兆联骄傲地说。

■ “你给我一个亿我也不卖!”

从19岁进入圆珠笔厂至今,金兆联和制笔行业打交道已有30年。除了突破圆珠笔头加工专用设备和收口机这个难关,还有一件让他铭记一辈子的事儿就是研发“针管笔头”。

“2004年,市面上出现了一款‘针管笔头’,当时这个笔头的生产工艺主要在日本,国内几乎没有,所以一直被日本压着。”金兆联非常不服气,他认为,别人能搞的我们也能搞,甚至能比外国人搞得更好。

下决心干的事儿,金兆联一点不含糊!“两个多月时间,因为没有资金入账,为了制作出好笔芯,只好带着家人天天吃两块钱一编织袋的茄子和水沟里的螺丝。”金兆联回忆说,这年冬天,他一直在车间开发“针管笔头”,三天两夜没合眼,其中有一天特别冷,在工作室一夜时间,鼻涕都冻得快掉下来了。

经过无数次的实验,金兆联成功把“针管笔头”开发了出来。“当时非常非常开心,什么苦和累都忘了。我们争的是中国人的一口气,绝对不能低这个头!”金兆联说。

此后,金兆联的制笔工艺开始名扬国内外,接到了不少外国订单,但令他“困扰”的是,有一位法国客户,指定要用瑞士的笔头和德国文都的墨水,显然对中国制造不太信任。这让金兆联很受刺激。他下定决心,一定做一款属于中国的好笔头、好墨水。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反复研究试验,金兆联成功了。检测数据显示,国产笔芯比外国笔芯质量更好。当时法国公司的老总根本不相信,直接从法国飞到中国,现场检测,最后所有的订单都给到了金兆联。

因为制笔行业竞争激烈,质量优质的产品很容易被国外企业盯上。金兆联刚研制出无铅微孔笔头时,有不少国外企业找到他,想出高价收购。当时他的企业估值只有1000万元,而一家海外公司的董事长直接开出4000万元让他转让工厂和专利。“别说4000万,一个亿我也不卖!因为我是中国人,不能为钱折腰。我们要有骨气,要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一直敬佩林则徐的金兆联坚定地说。

金兆联算了一笔账:国外制笔企业在国内每年的销量大约为200亿,一支国外进口圆珠笔在中国要卖十几块钱,但成本只需一块多钱。“只有技术自主,才能把进口笔的价格拉下来,为国家省下更多钱。”

2019年,金兆联被评为全国轻工行业“大国工匠”。“这个荣誉让我很激动,特别是作为一个民营小厂,确实不容易。”金兆联表示,未来,他还将继续跟笔头较劲,争取更多技术突破,为中国的制笔行业作出更多贡献。

2023-04-27 本报融媒体记者 陈姝延 李木元 徐康辉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2608.html 1 30年,他一直在跟笔头较劲! 42,608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