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华声·港澳侨

打通壁垒 广东医护到港交流新启示

屠海鸣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4月27日   第 08 版)

上周83名广东省医护人员赴港交流,医管局举行了“大湾区医疗人才交流计划”欢迎仪式。根据香港医管局公布的资料,此次交流计划涵盖医生、专科护士、放射技师,还有3名中医师,引发了香港居民和广东民众的关注。

在这些医护人员中,10名医生会到九龙中、九龙西及新界西医院联网交流,他们已获香港医务委员会批准有限度执业注册,将会在3个联网的医院参与临床工作;70名护士则会到7个联网的不同医院交流,互相学习不同的护理专业知识及临床工作;3名中医专家亦会在不同医院参与中西医协作的临床培训工作。

据悉,这次交流计划是香港和内地专业交流的开端,未来会陆续有更多内地医护人员来港交流。

“大湾区医疗人才交流计划”在疫情后启动,这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情,而医护交流原本就十分必要,各地治疗和诊断手法不同,但都有自身优势,相互学习有利于共同提高。

香港的人均寿命为全球第一,香港男性平均寿命达81.3岁,女性寿命更长,达87.3岁,高出全球人均寿命10岁,这从一个侧面印证了香港的医疗水平全球一流。香港医卫水平底子好,香港又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对外交流十分方便,可以随时学习掌握到医疗前沿技术,可以购买到全球最先进的医疗设备;同时,香港还有一套比较成熟先进的医疗管理系统,这些都值得内地学习借鉴。

内地也有独特的优势。首先,内地人口众多,内地医生接触的病种、手术比香港更多,见多识广,诊疗经验更为丰富;其次,内地的“智慧医院”比香港发展快,借助互联网科技,内地在网上诊疗服务、病房内检查病人、配药等方面都十分便捷,且微创手术发展亦很快,减少了病人的痛苦、缩短了术后恢复期;再者,中医在内地比较普及,中医与西医优势叠加,内地在中西医结合方面探索成果丰硕,在新冠疫情防控中,中西医结合就发挥了很好的作用。这些都值得香港学习借鉴。

粤港两地医护交流,可产生“1+1>2”的效果,今后还可以逐步实行“双向交流”,让香港的医护人员,尤其是医科学生,能够获得6至12个星期的内地交流机会。“医院对医院”的交流,让医护人员直接参与临床治疗,远远比单纯的学术交流效果好。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塑造健康湾区”,其中提到“加强医疗卫生人才联合培养和交流,开展传染病联合会诊,鼓励港澳医务人员到珠三角9市开展学术交流和私人执业医务人员短期执业。”此外,还提到“密切医疗卫生合作”“深化中医药领域合作”“研究开展非急重病人跨境陆路转运服务”“加强食品食用农产品安全合作”等内容。

从《纲要》涉及的这些事项来看,现在进行的医护人员交流仅仅是开始,还有很多更重要、更复杂的课题需要研究、推动。要把这些规划变成现实,还需要在体制机制上实现重大突破,包括双方的医师资格认证、药品及医疗器械的注册认证等。

最近,光明国际中医药港与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等13家医疗机构及香港和顺堂等53家中医诊所,成立了粤港医疗机构中医药联盟。该联盟计划将未来启用的香港首家中医院,纳入作为联盟成员单位,推动制剂调配跨境流通及认证认可,这些做法都是积极探索,值得点赞。

医护涉及人的生命健康,采取谨慎态度是对的,但粤港澳大湾区是我们共同的家园,要把这个家园变成一个宜居之地,必须打通壁垒;而在粤港人已达50万,未来随着香港康养产业向广东转移,这个数字还会逐年扩大,让他们享受到与香港同样的医护资源,也是一个不容回避的课题。

(作者系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香港新时代发展智库主席)

2023-04-27 屠海鸣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2652.html 1 打通壁垒 广东医护到港交流新启示 42,652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