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民营周刊

创业精神永不过时

——专访全国政协委员,一心堂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阮鸿献

本报记者 吴志红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4月28日   第 06 版)

●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加强自我管理、自我规范、自我约束,遵纪守法、诚信经营,推动民营企业合规、健康、高质量发展,用实际行动破除否定民营经济的噪音。

●“四千”精神,是中国改革开放大潮中所有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奋发向前、敢拼敢闯的集体写照。精神的主体是人,不论是一个人的进步还是一个地方的发展,人是关键要素。只要把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出来,什么事情都能做成,一切皆有可能。今天,我们回顾“四千”精神,就是要强化改革发展的主体论,最大限度地把人的主观能动性保护好、激发好、运用好。

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在3月6日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联组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听取委员意见和建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指引了实现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同样的场合下,习近平总书记第二次重点提及民营经济。今年是改革开放45周年,民营企业家委员如何率先垂范,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本报记者专访全国政协委员,一心堂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阮鸿献。

关于“两个毫不动摇”

记者: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是党中央的一贯方针。这些年,社会上不时会传出一些否定民营经济的声音。您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噪音时隐时现?我们应持什么样的态度来看待这个现象?

阮鸿献:中国改革开放45年,世界风云变幻,中国经济始终生机勃勃,这离不开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无论是公有制经济还是非公有制经济,都是在我国经济发展壮大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都为国家“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作出了重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必须亮明态度、决不含糊,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一段时间以来,由于多重因素的影响,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不利于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杂音、噪音,这些声音是曲解中央经济方针的奇谈怪论,恶化了民营经济发展的舆论环境,影响了民营企业家谋事创业的信心。在我看来,之所以会出现这些噪音,主要是因为对民营经济的历史与现实贡献缺少正确认识。

党的二十大提出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经济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舆论环境,因为舆论会影响公众对社会大势的判断。在这个价值观多元的时代,祛除思想上的混乱,团结一致向前看,是改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障之一。对于这些罔顾事实的言论,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及时亮明态度,正本清源。

一方面,媒体应该加强正面宣传,不能给奇谈怪论提供舞台,要有理有据地及时驳斥,善用理性、专业的声音引导公众。另一方面,相关职能部门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党和国家方针政策,进一步支持民营经济壮大;同时,还要广泛宣传民营企业的重要作用和贡献,把树立民营企业家先进典型作为长期工作,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营造清朗的舆论环境。此外,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加强自我管理、自我规范、自我约束,遵纪守法、诚信经营,推动民营企业合规、健康、高质量发展,用实际行动破除否定民营经济的噪音。

关于“四千”精神

记者:李强总理在全国“两会”新闻发布会上提到了民营经济,他提到了浙江民企的“四千”精神,鼓励民营企业家抒写新的创业史。“四千”精神所产生的时代背景与现在的大不一样,民营企业家心态与自身素质也不一样,您怎么看?

阮鸿献:李强总理说的“四千”精神,是中国改革开放大潮中所有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奋发向前、敢拼敢闯的集体写照。精神的主体是人,不论是一个人的进步还是一个地方的发展,人是关键要素。只要把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出来,什么事情都能做成,一切皆有可能。今天,我们回顾“四千”精神,就是要强化改革发展的主体论,最大限度地把人的主观能动性保护好、激发好、运用好。

虽然时代不同了,创业环境、条件、模式都发生了变化,但是这种披荆斩棘、吃苦耐劳的“四千”创业精神永不过时。作为新时代的民营企业家,要充分认识“四千”精神内涵,艰苦创业、努力奋斗;要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发挥优秀企业家精神,在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等方面不断提升自己;要敢为天下先,做创新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引领者;把企业发展同国家繁荣、民族兴盛、人民幸福紧密结合,主动为国担当、为国分忧,稳增长、促就业、惠民生,为助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担负起促进共同富裕的社会责任。

记者:对于如何面对困难,作为过来人,您对年轻一代民营企业家有什么建议?

阮鸿献:40多年前,机缘巧合,我从大山中走出来。我的青春岁月从来没有浪费过,我一直坚持专一地做好一件事,甚至是重复做一件事,没有动摇过,一直坚持到现在,未来也将坚持下去。从我个人的经历来讲,我相信专注才会成功。要去掉一切浮躁,专一做事,以心换心,真诚无欺,就一定会成功。

我们不可能永远处于“舒适圈”,困难是我们生活、工作的一部分,它永远都会存在,不会消失。困难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面对,不会面对。面对困难,不要退缩,不要抱怨,要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努力学习,让自己掌握战胜困难的方法、勇气、信心和力量,因为困难会激励我们不断成长,帮你蜕变,助你成功。

年轻就是力量,年轻就是未来。年轻人应该找准方向,脚踏实地,努力学习,提升自我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做好事,做成事。青春就是用来奋斗的。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要有应有的责任担当,拥抱时代,拥抱社会,做对社会有价值、有用的人。

关于乡村振兴

记者:光彩事业、“万企兴万村”是民营企业推进共同富裕的品牌活动和旗帜。云南是多民族聚居的省份,一心堂在带动少数民族聚集地区致富方面是怎么做的?

阮鸿献:随着市场的扩张与经营的拓展,我们紧跟国家政策方针,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相统一,以质量和效益为首要追求目标,紧密协力地方经济发展。一心堂响应号召,积极参与光彩事业活动和“万企兴万村”。

一心堂长期聘用来自脱贫地区的员工、实习生,支持社会弱势群体就业;长期为考上大学的贫困学生提供奖助学金;为了让偏远地区群众能够方便和快捷地买到放心药,一心堂在行业内最早将药店开到乡镇,目前乡镇药店占比近20%,为行业内最高。每个乡镇药店保有2000多个常用药品类和部分慢病用药,能够满足当地群众的日常需求。不仅解决了当地群众用药难的问题,也为解决当地就业、缴纳税金作了贡献。一心堂自2002年起每年举办一届“健康万里行”传统公益活动,走入乡镇农村服务老乡。我们向贫困会员提供购药资助,至今已累计帮扶贫困会员超过10万人、支付购药款超过500万元。

一心堂以振兴“云药”为己任,承担起云南大健康产业龙头企业的榜样带头作用,以鸿翔中药为入口,全面深入带动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推动传统中药向现代中药、科技中药的升级发展,把乡村振兴做到实处,落到实体。帮助当地群众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打造“带不走、留得下”的项目,实现发展共赢。

在原“三区三州”地区的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一心堂投资建设一心堂(怒江)医药产业园。通过“党建+合作社(农户)+基地+脱贫户务工”的合作模式,以农业订单方式回收产品,在兰坪县通甸镇、河西乡、中排乡等高寒山区推广种植4000亩中药材,直接带动2000户老百姓参与种植(其中脱贫户525户),每亩产值达4000元以上,将实现农业产值1600万元以上。在云南省内贫困地区,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大量订单收购三七、天麻、茯苓、红花、木香等中药材,带动当地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帮助贫困户增收致富。

关于中医药

记者:对于健康中国,您认为,民营企业应该怎么做?今年全国“两会”上,您的提案重点聚焦了什么?

阮鸿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保障人民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定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取得新的发展成就。随着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大健康产业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发展前景广阔。因此,民营企业必须深刻认识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意义,坚定信心,勇挑发展重担。要把握自身不足和面临的挑战,坚守主业、做强实业;要发扬创业精神,勇敢追求新突破;要坚持和发扬创新优势,努力做创新主体,全面加强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等,以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高质量发展。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我提交了“关于大力发展中药配方颗粒产业,加快中药现代化、国际化进程”“关于允许地标中药饮片跨省销售 推动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等多件提案。以中药饮片为例,中药饮片是中国几千年传承的瑰宝,是中医药不可缺失的部分。为了传承、发扬中国传统医学,我希望政、企、科研、农村等多方面联合起来,群策群力,补齐发展短板,加快推进中药现代化步伐。

2023-04-28 本报记者 吴志红 ——专访全国政协委员,一心堂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阮鸿献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2698.html 1 创业精神永不过时 42,698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