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生态周刊

宁夏政协:

持续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

本报记者 范文杰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5月04日   第 06 版)

“要因地制宜打通其他耕地、林地、草地之间的转换通道。对‘国土三调’性质不合理的土地进行动态调整,同时,积极探索试点轮牧,将禁牧、休牧、轮牧有机结合。”

近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组织自治区政协委员、农工党宁夏回族自治区委会相关负责人和专家学者,围绕“持续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协商议题,赴宁夏吴忠、中卫两市开展调研。在调研现场,委员和专家们纷纷建言献策。

宁夏全区80%的地域年降水量在300毫米以下,适宜造林区域的可用土地越来越少,全区可造林的国土空间仅约104.98万亩。但是,另外一组数据让委员们很振奋,2017年以来,宁夏多措并举,共完成营造林817万亩,保护修复湿地80万亩,退化草原生态修复175万亩,治理荒漠化土地540万亩。国土绿化及生态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调研组先后前往宁夏盐池县城北防护林生态治理区、海原县南华山自然保护区,红寺堡区中部防沙治沙建设工程等地进行调研。在盐池县的城北防护林生态治理区的山间小路,周围花木繁茂、碧草如茵,宜人的自然生态景观让委员们欣喜不已。

盐池县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毛乌素沙漠南缘,常年干旱少雨,年平均降水量只有280毫米,蒸发量却超过2100毫米,生态环境十分脆弱。20世纪七八十年代,全县75%的人口和耕地处在沙区,境内80%为沙化土地,全县沙化面积超过500万亩。近年来,该县通过封育管护、综合治理,使该区域沙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森林覆盖率显著提升,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看着在风沙中艰难存活的沙蒿、柠条、花棒等植物将流沙牢牢锁住,委员们很有感触。

成绩非常可观,但是问题也不容忽视。

在此前召开的自治区政协议政性常委会开题会上,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徐庆林明确表示,在国土绿化方面,现有的森林质量有待提高。“20世纪七八十年代营造的防护林及六盘山地区人工林初植密度大,随着林木生长积累,生长不良、长势衰退等问题也随之而来。”

近年来,虽然宁夏草原禁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是随着生态移民和产业规模化发展,以及光伏风力发电等新能源项目的落地实施,草原征占用逐年增多,还存在天然植被自然恢复缓慢、治理成效稳定性差,生态环境极易发生反弹的情况。“一句话,荒漠化防治形势依然严峻。”徐庆林说。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水资源严重紧缺、国土绿化成本持续走高、湿地保护修复、生态建设用地矛盾突出、矿山修复治理水平不高等问题,调研组现场与相关部门、专家学者深入交流探讨,共寻解决之策。

蔡进军委员认为,国土绿化和荒漠化治理要充分考虑水资源的承载率,要根据不同区域降雨和气候条件,制定合理的森林覆盖率阈值。不仅要适地种树,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荒则荒,还要加强绿化成果的巩固和维护。

“湿地被誉为城市之肺,但在湿地的日常管理上还存在‘一刀切’现象。”韩振军委员表示,宁夏境内有大量湿地,尤其是国家级湿地保护区,不允许任何经营性开发。但是由于县级财力有限,管护湿地的压力就很大。“建议自治区相关部门研究部分放开湿地经营性开发限制,允许基层探索‘以湿养湿’的宁夏路径。”

委员们建议,以先行区建设为牵引,落实生态优先战略,打造绿色生态宝地,强化生态保护治理,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体系,创新国土绿化、生态建设、生态补偿工作机制,推进造林绿化、产业发展、生态护林员等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让生态建设成果更好惠及人民群众。

委员们还建议,要落实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生态保护修复和经济发展有机结合,大力发展林下养殖、生态旅游、碳汇交易等生态产业,完善生态补偿机制,让群众在保护生态中受益,增加获得感。要倡导生物多样性的科学绿化,加强科研,选择绿化植被应适水、适土、适区域、适气候,在实验成功的基础上大面积推广,并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坚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同时,要健全完善相关法规政策,建立耕地轮作、倒茬制度和补偿机制。

2023-05-04 本报记者 范文杰 宁夏政协: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2827.html 1 持续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 42,827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