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科技时代

全国政协委员郝海平:

优化科技资源配置 护航医药创新

本报记者 王硕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5月04日   第 07 版)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布局不均衡,对“药芯”卡脖子问题认识深度不够,缺少生物医药领域“国家实验室”和大型研究机构的布局,自上而下的管理体系尚未建立。

“面对新发突发传染病带来的巨大挑战,需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医药科技创新能力与保障人民健康需求之间还有很大差距。生物医药科技创新领域存在科技资源配置分散、创新效能发挥不足、基础研究与产业化发展严重脱节等问题。”全国政协委员郝海平认为,新时代急需探索举国体制下科技资源分配的具体实现路径,科学统筹、集中力量、优化机制、协同攻关,抓住全球生命健康领域变革的战略机遇期,不断瞄准世界科技前沿,立足和挖掘我国制度与文化优势,加快建设生物医药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科技资源配置统筹规划的顶层设计亟待优化。郝海平分析说:

一是围绕生物医药领域的“国家队”建设布局体系尚不健全。他认为,正在进行的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是很好的开始,但如何持续稳定支持全国重点实验室的体制机制尚不明确。

二是科技项目立项部门多、层次多,各部委、各省市的研发计划量大而分散,且以资助额度小、研究周期短的项目为主,低水平重复资助现象较严重,直接造成科研人员把主要时间精力花在大量项目申请、考核、结题等各类事务中。

三是项目设置中按行政部门管理职能和分工的人为分割现象突出,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重大项目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拼盘”现象突出,难以形成真正的以科学问题和科学目标为导向的协同创新,不利于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药物研发和创新。

“此外,还存在科技资源配置方向和重点仍不突出、对国家急需的引导性不足的问题。”郝海平分析说,一是现有的科技资源配置体系对医药领域战略性基础研究的持续稳定支持不足,导致研究布局分散,各领域研究呈“拼盘式”。二是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布局不均衡,缺少生物医药领域“国家实验室”和大型研究机构的布局。

针对这些问题,郝海平建议,设立国家健康科技管理领导小组,在全国布局若干生命健康智库研究中心,在调研全健康和大健康领域各部委和地方政府布局规划的基础上,自上而下厘清科技资源配置情况,从科研机构设立与项目资助两个方面,统筹管理政府资源,优化顶层设计。

他认为,可探索“部省市”联合资助与长期稳定支持的体制机制,改变当前“各自为政”、资助小散乱的格局;明确各部委、全国各地在生命健康领域的差异化布局,避免同质化、低水平恶性竞争现象;加大生命健康领域“国家队”建设,在现有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和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的规划中,依托生命健康领域创新要素集中的区域,增设生命健康领域尤其是新药创制国家实验室和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同时,加强和优化生命健康领域国家大科学计划的设立,优化当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设立机制,避免拼盘式的项目布局。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一批创新能力强的中青年科学家,给予长周期稳定支持。”郝海平建议。

2023-05-04 本报记者 王硕 全国政协委员郝海平: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2834.html 1 优化科技资源配置 护航医药创新 42,834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