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一个社会对待老年人的态度,检验着它的文明程度。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社会供给“不适老”之间的矛盾逐渐凸显,面对老年人居家生活的种种不便和安全隐患,我国开始大力推动社会适老化改造工程,有关部门联合发布了相关指导意见,各地也积极探索,增强了老年人生活的安全性、舒适性和便利性。
与我国的老龄化现状以及庞大的适老化改造需求相比,当前的适老化改造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覆盖面小、认知度低、规范标准缺乏、管理维护滞后等问题,距完成“十四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还很繁重,亟须有关各方共同努力。
为进一步推动“十四五”规划落地实施,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协商式监督的特色与优势,进一步助推社会适老化改造,4月21日-28日,全国政协“加快社会适老化改造”专项民主监督调研组赴广东、安徽开展调研,通过实地考察、随机走访、面对面交流等多种方式,了解情况、听取反映,提出意见建议,以期通过适老化“小改造”,承载老年人“大幸福”。
随机调研摸实情谋良策
8个地铁(公交)站,7个社区,6家养老服务中心,5户老人家庭,2家养老产业企业、1家养老机构……
这是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石景山区八角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主任诺敏参加全国政协“加快社会适老化改造”专项民主监督调研期间的行程足迹。
“这次调研,我们在以往分组调研的基础上,新增了随机调研的形式,更全面了解查看地方推动社会适老化改造的工作情况,直观地掌握实情,避免了临时抱佛脚现象。”诺敏表示,历时8天的调研,让她感受很多,受益匪浅,有种耳目一新的印象。
调查研究是人民政协的参政之本、履职之基、成事之道。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于2021年起,连续5年开展“加快推进社会适老化改造”专项民主监督。在2021年、2022年专项民主监督的基础上,今年继续围绕“加快社会适老化改造”专题开展调研。本次民主监督调研活动从方案设计开始,社法委主任徐令义就提出,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日前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采取灵活多样的调研形式,注重提升调研的针对性、实效性,并要求调研组成员拿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深入基层一线,深挖细查适老化改造中的关键问题、薄弱环节和难点问题。
随机调研是此次专项民主监督中的创新形式之一。
两张表格分别列出当地民政、住建部门提供的已进行适老化改造的1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和10个老旧小区名单,当日调研活动出发前,调研组组长、全国政协社法委副主任、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党组书记王尔乘仔细研究着面前的这份资料。
“去这个地方。”王尔乘分别从10个候选名单中随机选择一户、一个小区,开始进行走访调研。
“老人家,您好,您家适老化有没有自己出费用?您对改造满意吗?还有什么意见和建议?”每到一户,调研组都关切地询问适老化改造的情况。
“这里的扶手已经出现松动了,应当加固一下。”
“这处轮椅坡道的坡度有点高,即使有协助者推动轮椅,也不方便同行,需要尽快整改。”
每到一个小区,调研组成员都会仔细查看适老化、无障碍设施的改造情况,当场向当地工作人员反馈意见和建议。
“调查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全国政协机关纪检监察组原组长戴均良看来,随机调研是一项实用、管用、好用的制度,“随机调研能够在深入群众中摸准实情、在解剖问题中找到良策,使政协委员的建言献策更加契合中心任务,更加切合人民期盼,为党委、政府科学民主决策提供有益参考,使政协工作与党政工作始终同频共振。”
“调查研究是政协委员的基本功。”王尔乘表示,作为政协委员,要深入到社区、老年人家庭多看、多问、多思考,随机选点,尽可能深入了解当地在社会适老化改造工作中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和目前存在的重点难点堵点问题,提出工作建议,帮助政府进一步推进适老化改造,凝聚共识,落实好“十四五”规划纲要关于适老化改造的目标任务,并为7月份全国政协将要召开的“加快社会适老化改造”双周协商座谈会做准备。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建言献策权,改进调研是联系群众、转变作风的关键。调研组表示,只有搞好调查研究,协商监督才有依据,凝聚共识才有基础,建言献策才有质量。今后要在专项民主监督中将随机调研形成长效机制,坚持到底,让这一有效机制发挥长效作用。
有待被充分认识的“硬需求”
卫生间里加装了一字形扶手、防滑垫,房间里紧急报警器、防撞条、感应夜灯、轮椅等设施设备一应俱全。前不久,家住广东省珠海市新家园社区的李奶奶家中完成了居家适老化改造。
“我母亲腿脚不灵便,走路怕摔倒。自从政府实施适老化改造后,她洗澡、上厕所,外出晒太阳,我再也不用担心了!”李奶奶的女儿对调研组说,她母亲家的适老化改造充分考虑到老人的居家安全,不但拆除了浴缸,还安装了一个可伸缩座椅,一拉开,就可以坐着洗澡。“这样的座椅我们从没见过,考虑得太周到了!”
居家养老是大多数老年人的愿望,随着老龄化的日益加剧,老年人居家存在很多安全隐患,适老化改造需求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广东省不断完善适老化改造工作政策体系,坚持突出重点、因地制宜、一户一策,全方位推进社会适老化改造工作。截至2022年年底,全省累计改造完成2.4万户。
实施适老化改造,改善居家养老环境,提升老年人居家生活的安全性、舒适性和便利性,切实增强了老年人居家生活的便利性和安全性。这样的民生工程收获的是一片点赞,托举起老年人稳稳的晚年幸福。
然而,调研中,调研组发现,由于社会公众对适老化改造、无障碍环境建设的重要性认识和理解普遍不足,由此带来了行业识别度不高、老百姓不愿意买账、政策支持落地困难等一系列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适老化改造工作的进展。
此外,一些人过分“不服老”的心态,也阻碍着适老化产品和适老化改造的推广。
“开展居家适老化改造工作,首先要‘改造’大家的意识。”全国政协委员,台盟安徽省总支主委林敏表示,适老化改造的初衷,是为了方便老人,让老人的生活更安全。但是由于对适老化改造缺乏深刻理解,很多人都认为适老化改造只是在普通住宅的基础上去除高差、设置坡道、保证轮椅回转和加装扶手、配置适老化家具而已,而未能从老人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出发,将适老化融入房屋设计、装修等各个方面。因此,要借助各种宣传平台和载体,广泛宣传普及适老化改造的知识和理念,让政府、企业、社会充分认识到适老化改造既是一项社会福利事业,也是一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事关民生、事关发展,具有广阔发展前景。
当前,社会适老化仍主要依赖相关部门的引导、补贴、招标等,市场化道路并不明朗。全国政协委员,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教育长时和兴表示,广泛的“群众基础”是推动适老化改造发展的关键,可以通过业主委员会和小区物业,进行适老化改造优秀案例推广,提高社会面的知晓度,转变老人、子女和社会对适老化改造的认知。
“推动适老化改造向家庭迈进,需要更新观念、加深认识。”在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严建文看来,相比起各种舆论宣传,看得见、摸得着的“样板间”,无疑更能让人对适老化改造进行全方位了解。“适老化改造‘样板间’至少应包括两个层面:从制度设计层面来说,应尽快出台相关标准,让业界和个人明确什么是合格的适老化改造;从具体操作层面来说,应通过样板间的打造,引导民众对住家适老化改造有更直观的认识,通过功能性展示引导公众转变观念,从而培育市场。”
“适老化改造是系统工程,只有提升政府、企业、家庭认知,建立有效协同创新机制,才能让更多老年人在家安享幸福晚年。”调研组表示,应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向社会公众普及适老化改造的基础知识、解读相关政策制度,提升群众对适老化改造的认知、认可,树立适老化改造全民共享的理念,推动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适老化改造工作的浓厚氛围。
软硬件齐升级 长效管理要到位
这是一个典型的已经完成了加装电梯的小区。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新。
楼体上外挂电梯的电梯井采用灰色外立面,看起来有一种时尚的感觉,而且楼栋整个外立面重新粉刷过,看上去崭新靓丽。
这是调研组在安徽省马鞍山市珍珠西园小区看到的情景。
“我们这里住的都是上了年纪的退休老人,年龄大了,每天上下楼很不方便,现在有了这部电梯,不仅方便老人出行,也提升了小区的居住品质。”78岁的李大爷对调研组说。
据了解,马鞍山市是除了合肥之外,安徽省内加装电梯行动最早的城市之一。2019年底,马鞍山市颁布《马鞍山市既有多层住宅增设电梯办法》和《加装电梯试点方案》。2021年6月,马鞍山市修订颁发了《马鞍山市既有多层住宅增设电梯实施办法》并取消了“一票否决”。
适老化改造作为打造老年宜居环境社会化工程的“神经末梢”,既有公共基础设施改造,还有家庭场景改造和日常监测管理改造。加装电梯是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让加装电梯不仅“装得成”,更要“装得好”“用得好”成为调研组成员关注的重点问题。
“电梯加装之前,居民最关心何时建、如何建?实际上,电梯建成只是开始,建后怎么管、谁来管,才是民众长期面对的大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政协副主席张金英表示,由于加装电梯本身的特殊性,部分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后,后续管理面临着职责不明、使用管理人难确定、安全管理员难配备、后续维护费用难筹集等情况。
她建议,政府出台老旧小区住宅加装电梯后续长效管理的政策,规范、明确电梯运维中业委会、物业、居委会的责任和义务,同时,推动行业协会搭建平台,引入专业物业管理公司,履行电梯日常安全管理职责,承担安全管理责任。
“适老化、无障碍改造不仅仅是对硬件设施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对人民生活品质的提升。”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残联主席团副主席程凯表示,社会在关注适老化、无障碍硬件环境建设的同时,也更应关注“软件”环境的提升,改善目前适老化、无障碍设施中“重建设轻管理”的社会现象,重点保障残疾人、老年人,同时惠及其他人,引导社会组织和公众广泛参与,推动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
作为交通运输部原安全总监,全国政协委员成平更关注日常监测管理改造中的隐私问题。
她表示,许多智能养老产品具备监测功能,通过可视化的即时数据反馈身体机能的优劣,但是这些安装摄像头的养老产品也会让老人感到不适,隐私数据被大量视频化采集,在一定程度上让老人感受到自身的局限性与尊严受挫。如何能够在保障隐私安全的前提下保证老年人更有尊严地独立生活,是需要考量的问题。
当前智能产品领域自身的系统尚未完善,数据隐私保障仍然处于缺位状态。同样关注到这一问题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主任工艺师刘争表示,推行智慧养老必须重视网络安全问题,需要区块链、移动网络、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全方位的安全保障。他建议,政府加强对养老平台的监管,切实保护网络安全和个人隐私,消除老人对网络数据安全问题的担忧。
“要做好适老化改造工作,专业队伍必不可少。”全国政协常委,国家邮政局原局长马军胜表示,目前适老化改造市场的专业从业人员较少,复合型人才缺乏。真正的适老化改造需整个团队的共同努力,团队包括家属、本人、护理人员、设计师、医生、施工人员、维护与管理人员等。他建议,根据实际需要,开展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职业教育,加强从业人员专业培训,提高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培养复合型人才。
调研组表示,适老化改造涉及综合评估、设计、实施、验收和监管等多个环节,但地方政府对适老化改造的各种要求和规范散见于各类文件,没有形成符合本地实际的覆盖国标行标等不同层次的专门规范标准体系,容易造成改造质量参差不齐,建议针对居家和社区适老化改造的现状评估、方案设计、产品选型、改造施工、成果验收等各个环节制定技术标准,提升行业整体规范化程度和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