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我国实现了4.5%的经济增速,在经济前低后高的预期下,一季度的经济表现为完成全年5%的增速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经济能多快恢复到潜在GDP的水平,一是要看市场信心和居民收入是否继续得到显著的修复,进而推动总需求实现可持续增长;二是要看经济结构是否实现多维度的优化,适应高质量发展和国际经济环境的要求。”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系副教授、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研究员唐遥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唐遥表示,从总需求角度看,居民消费出现了实质性的恢复,投资增速维持在2022年的中低速水平,出口压力大但边际上有改善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一是居民的超额储蓄倾向下降,消费增速恢复。2022年实际消费增速为-0.2%,显著低于2.9%的实际收入增速,表明居民的储蓄率显著增加。相比之下,2023年一季度居民消费实际增速为4%,而居民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为3.8%,两者基本匹配,预防性储蓄的倾向明显降低。同时要看到,在长期中经济增速要恢复到5%-5.5%的潜在GDP增速区间,居民的收入和消费也需要进入这个增速区间,而收入的增长尤其需要市场主体进一步活跃、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同时消费增长也需要公共服务、金融支持、居住等政策的支持。二是投资增速和2022年持平,亟待民间投资恢复。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的名义增速为5.1%,考虑到用生产资料价格代表的投资品价格持平或者微降,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和GDP增速目标基本匹配。同时,投资的结构急需优化,基建、制造业、房地产和民间投资增速分别为8.8%、7%、-5.8%和0.6%,说明目前的投资主要是政府和大型国有企业主导的。在外需不明朗的不利外部环境下,还需要努力修复市场信心、持续鼓励居民消费,才能带动民间投资恢复。三是一季度以人民币计价的出口和进口增长分别为4.8%和0.2%,而以美元计价的进出口增长则分别是0.5%和-7.1%,表明整体上外需面临压力,在2022年高基数的基础上继续快速增长的难度大。在边际上,3月的进出口显著超过市场预期,以美元计价的增速分别大幅反弹到14.8%和-1.4%,体现出中国外贸的韧性和潜力。
谈及下一步发展目标,唐遥表示,在一季度良好开局的基础上,大力增强市场信心、释放市场主体活力、促进居民收入增长,进而推动总需求的持续修复和经济结构的持续优化,是中国实现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的关键。下一步,要持续关注恢复中的经济结构变化。一季度,政府主导的投资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基本的支撑,这也是今年“加力提效”的财政政策的具体体现,同时,居民的消费出现了显著的反弹,而民间投资仍然处于低位。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扩大内需必须是增加有效的需求,即“投资要有合理回报,消费要有收入支撑”,避免不可持续的债务扩张。因此扩大有效内需,必然要求提振市场信心、发挥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强项,从而实现高效的投资,促进就业、收入和消费。同时,还需顺势而为调整贸易结构,稳定外贸大盘。在国际经济环境和技术发展快速变化的情况下,要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主动适应变化的能力,在出口对象国和产品方面综合调整结构,在进取中实现外贸的稳定。最后,从进口和出口的平衡来看,虽然2020-2022年出口为中国的增长提供了强大动力,中国未来要在保持合理顺差的基础上扩大进口规模,促进国际和地区经济环境的稳定,实现国际经贸中的互利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