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全国政协“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专题协商会现场报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当怎么“挖”?

本报记者 包松娅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5月17日   第 02 版)

四川眉山苏轼墓地。一袭绿衣、一张素面,一双慧眼,吴敏婕摸着苏轼妻子王弗墓碑上的碑文,念着苏轼写给她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不禁哽咽。

看过全国政协委员、艺术科普平台“意外艺术”创始人吴敏婕讲苏东坡系列文化短视频,相信这个镜头一定给诸多网友留下过深刻印象。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人或觉之高深清冷。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者,吴敏婕并不这么认为,她创办的自媒体“意公子”正是聚焦把中华文化中打动人心的人与事,通过通俗易懂的解读,带到当下生活,深受大众喜爱。

真诚是永远的“必杀技”,靠着深厚的学养和清泉般毫不做作的娓娓道来,“意公子”吴敏婕仅近30期苏东坡,就获得5.2亿次播放和1423万的点赞。网友们留言:“听了三遍,把我搞得泪眼婆娑。”“他的故事打动了你,而你感动了我!”

16日全国政协“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专题协商会上,记者获悉,因着大众对文化的热爱,吴敏婕创办的自媒体在互联网上已吸引超过3000万文化同好,短视频全网点击量超过50亿。这让吴敏婕深刻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正如吴敏婕所说,中华文化的载体不只是功夫、瓷器和中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的穿透力需要全方位展示并且“深入浅出”,“文火慢炖”。8年时间,“意公子”做到了。

与吴敏婕一样,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广播艺术团(中国电影乐团)团长刘学俊也保持着对中华文化的持续关注。

今年“两会”期间,刘学俊在提交的《关于创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提案》中同样提出,要挖掘中华文化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精神力量。

“中国的‘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智慧结晶,蕴含着‘天人合一,顺时而动’的哲学理念。”刘学俊所在的中国广播艺术团历时5年打造了《万物生长——二十四节气交响套曲音乐会》,用音乐语言来传递传统文化精髓,用跨越世界的情感共振来讲好中国故事,对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亦有重要意义。

在专题协商会现场,我们发现其实不少委员都跟吴敏婕和刘学俊一样,本身就是中华文化的“挖掘者”,他们也正以不同的身份用语言、故事、音乐、电影、短视频等形式,将中华文化中包罗万象的内容通过多元化、艺术化的叙事风格铺展开来,这些展示着中国智慧与文明的“作品”一定会被更多公众所了解所喜欢。

2023-05-17 本报记者 包松娅 全国政协“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专题协商会现场报道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3520.html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当怎么“挖”? 43,520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