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关注的“星舰(Starship)”在上月20日进行了首飞,在升空2分30多秒后姿态显现失稳,发射失败。《中国航天报》关注“星舰”首飞,称“航天创新从来不易”。“星舰”是人类研制时间最短、资金耗量最大、科技含量最高、体积最大、动力最强,堪称集无数“之最”于一身的火箭。
“星舰”的目标是研发超低太空运输成本,使宇宙殖民成为可能,最终实现人类移民火星。终极目标成本可能是每次200万美元,可将100人送上太空。这相当于每人花2万美元就可上太空,亲民价格将空前。之前的“猎鹰重型”被选为2018年度科技类十大流行语之一,火箭在多方面已经获得了巨大成功。
“星舰”的快速、重复使用、每舰次低成本等方面的设想意义重大。使用“星舰”在地球上进行点对点运输也是可能的,速度高达每小时2.7万公里,从纽约到上海只需39分钟。最终版“星舰”是完全可复用,发射成本可直线摊降。
“星舰”首飞,验证了设计方案和技术路线可行
“星舰”能够成功起飞,证明这条路可以走通,这是一次“伟大”的尝试。首飞证明了大量发动机并联的设计方案、两级超重型运载火箭的设计方案和技术路线是可行的,这是最大的成果。再加上两级完全重复使用,地球人看到了超低人均成本、单次超大运载这条路的前途是光明的。
超重和超强是“星舰”设计的两大特点。“星舰”重约6700吨,堪称“超重”。“星舰”近地轨道运载能力约550吨,是“土星五号”火箭近地轨道运载能力的约4.6倍,是“能源号”火箭近地轨道运载能力的约5.2倍,是我国“长征五号”火箭近地轨道运载能力的22.0倍,堪称“超强”。
具体结构上,“星舰”是一个两级火箭,下面的一级称为Booster,编号B7;上面的二级叫作Starship,编号S24。一级、二级垂直组装以后,高度达到120米。一级B7、二级S24均可重复使用。
一级B7,安装有33台猛禽2代火箭发动机。内圈布3台,中圈布10台,外圈布20台。中圈可十字摆动,摇摆幅度±15°;外圈固定不摆动。一级B7,高度50m,总重约1200吨,结构干重约125吨,可实施在轨加注。每台发动机能产生230吨的推力,33台发动机一起点火的时候,会产生7600吨的推力。
二级S24,安装有6台发动机。其中外圈3台为真空型猛禽(Vacuum Raptor)2代发动机,采用固定喷管设计,尾喷口直径2.4m,最大真空推力350吨,比冲382s;内圈3台为海平面型(Sea-level Raptor),采用摆动式(Gimbaling)喷管设计,尾喷口直径1.3m,最大推力220吨,比冲330s左右。真空型的发动机在外表上很突出的特点,就是尾喷管特别长。这是因为外界环境为真空,通过加长喷管,让火箭喷出的燃气充分膨胀,这样可以产生更多的推力。真空型发动机一般都在高空点燃,使用环境是大气层上部到地球轨道。
“星舰”(S24/B7)使用低温液氧和甲烷作为推进剂。B7加注3400吨,S24加注1200吨,共4600吨的推进剂短时间燃烧喷出,提供澎湃推动力。
“星舰”顺利起飞,离开发射台,它的结构方案、设计思路是可行的。“星舰”的点火升空是成功的,飞行近3分钟后成为“烟花”,在测控大厅的研发人员都一片欢呼鼓掌释放压力,现场和屏幕前的观众当时在欢呼雀跃。发射失败,马斯克依然发推特(Twitter),对此次发射表示祝贺,对未来成功的显见信心更足了。
欲速则不达,首飞“星舰”成为最昂贵的烟花
“星舰”没能飞得更高,证明了可靠性达不到要求,这是一次“激进”的尝试。首飞“星舰”奉献了一次耗资高达30亿美元的“烟花”,必将成为前车之鉴。
太空探索是高风险事业,航天是一项“10000-1=0”的事业,是航天事业的真实写照。马斯克追求的是,初始阶段批量发射,快速改进。“星舰”发射前,马斯克说首飞成功率“只有50%”,这是“钢铁侠”(Iron Man)在可靠性方面的一次“豪赌”,“激进”只能导致欲速不达。
“星舰”首飞前暴露了不少问题,例如检查出压力阀出现问题,发射在得克萨斯州南部发射场暂停,计划推迟了三天;“星舰”在发射前40秒,推进剂贮箱发现增压问题,流程暂停,进行了紧急排故检查。“星舰”明显带着故障和人的忐忑,点火升空。
起飞后,“星舰”的推进级动力系统的异常现象出现较多,多台猛禽2发动机相继出现故障,可能是导致首飞失利的直接原因。起飞后,B7级的33台发动机中,根据具有明暗点分布的探测图像,就发现有3台未工作。在上升过程中,发动机喷流多次出现爆燃情况,更多发动机工作异常。由飞行影像可见,发动机后来出现6台发动机工作故障,同时伴随呈脉冲状态的异常喷流现象,持续至69s。整体速度、高度均远远低于公布的理论情况,飞行至169s时没有按照既定程序实现级间分离。本次“星舰”飞行,达到的最大速度约为599m/s(148s),最大高度约为39km(200s),飞行约239s后高度跌落至29km附近,箭体爆炸解体。
按照航天经验,发现了多个问题,隐患需要完全排除,才能发射。“星舰”排故障的时间太短,马斯克的侥幸心理占了上风。当然,排除故障也是十分不容易的工作,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和成本,例如将低温燃料从火箭贮箱回注到地面贮箱等。但是,用掷硬币的概率来做事,一次就损失30亿美元,正应了中国那句古话,“欲速则不达”。违反规律一定会受到惩罚,现实给美国人上了一课。
创新离不开对科研失败的容忍
“星舰”首飞虽然失败成为前车之鉴,更重要的关键是迈向成功的方向正确,锻炼了“万人磨一箭”的人才队伍,有硬件、软件人才,具有合理梯队的人才队伍,这才是我们跟上,赶上,超越对手的难点所在。
马斯克的创新,常常表现在思考人类面临的真正的、重大的、有前景的问题,并付诸行动。他看好互联网、可持续能源和空间探索三个方向,认为它们会影响人类的未来,创办了全球国际贸易支付平台(PayPal)、特斯拉汽车(Tesla Motors)和SpaceX,网友称这三家公司是“重磅炸弹”。
马斯克的创新,关键是善于从根上找到问题的症结。“第一性原理(First principle)”被马斯克用得淋漓尽致,能把猎鹰火箭发射成本降低到原先的几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要将事情缩减至其根本、实质,必须能够把那些问题“煮沸蒸干”,才能剩下最基本的东西。
马斯克的创新,离不开资本真正重视创新和实体的美国大环境。他的实际行动和表现得到了大量资本的信任。SpaceX抗拒“地心引力”之事做得越来越大,资本也持续且长久地支持马斯克“任性妄为”。SpaceX公司,在航天火箭发射领域,一枝独秀,不断成长。
马斯克的创新,也靠迭代速度快。快速试错,快速改进,快速迭代,使可重复使用理念深入人心。猎鹰火箭一年的发射次数,大于中国的发射次数,大于俄罗斯的发射次数,大于SpaceX公司之外的美国发射次数,这是近几年经常发生的。有时甚至感到,一种新型猎鹰火箭连续几次爆炸,都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
马斯克的创新,离不开对科研失败的容忍。快速试错,必然伴随着失败的发生,关键是决策人允许,资本允许。创新,需要从前一次的成功或失败中找到真正的问题和改进方向。在航天领域,试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每次成功或失败都是一次宝贵的经验,认真分析结果并找到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才能使取得胜利的信心不断增强。
马斯克的创新,离不开文化和商业宣传。说马斯克是世界级网红,应该没人反对。打开“渡娘”搜“马斯克”,成千上万条报道、视频应有尽有。他和家人在一起的画面令人感受到“钢铁侠”的温柔和家庭的温馨;他的科幻电影往往超乎想象力,将科幻和现实不断融合,使人觉得他的失败是巨大成功路上的沧海一粟。
“星舰”首飞虽败犹荣。马斯克试图用一个民间商业逻辑、新航天发展模式,完成一个可持续性多目标任务——高效、低成本、可回收、有盈利性地完成航天任务,甚至把人类送上火星,我们正拭目以待。
(作者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十一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