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你去博物馆“打卡”了吗?

本报融媒体记者 张佳琪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5月19日   第 03 版)

你去博物馆“打卡”了吗?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据国家文物局不完全统计,全国6000多家博物馆共接待游客超5000万人次,达历史同期最高水平,一级馆均达到游客接待上限。从刷屏的“戏精文物”到“考古盲盒”,从热播的《国家宝藏》到《博物馆之城》,近几年“博物馆热”持续升温,博物馆事业发展也牵动着不少政协委员的心。

多重原因掀起“博物馆打卡热”

“我们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群众的物质生活条件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必然会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享受。”在国际博物馆日前夕,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国际博物馆协会亚太地区联盟主席安来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文博游的热潮和人们爱上文化“寻根”、不再一味追求简单娱乐有关。

一方面收集保存文化遗产;另一方面又向大众开放共享,这种朴素的“双重使命”是博物馆发挥文化服务功能的天然优势。安来顺认为,博物馆作为最直接的文化“基因库”,能帮助人们看清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传递文化认同,形成社会纽带。

“重视博物馆发展也为新的文化创造提供了‘源头活水’。”安来顺说。

直播考古、线上游览、文博综艺IP走红……当前融合发展势不可挡,博物馆行业也不例外。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委员、梧州市博物馆馆长吴培赩表示,随着传播技术的进步和媒体聚焦,博物馆频频“破圈”,正在摒弃过去的“高冷”形象。“博物馆的展示形式和宣传推广方式更加多样化,相关文化教育活动也愈加寓教于乐,贴近生活、贴合观众,得到了人气与口碑的双赢。”

“量、质”齐飞仍需更进一步

进入21世纪,我国平均每年新增200多座博物馆,速度全球瞩目。“但‘大小馆’问题、‘量、质’提升不匹配问题等成了博物馆‘成长的烦恼’。”安来顺表示。

当前,国有博物馆占据主导地位,非国有博物馆数量增长快,但总体社会影响力偏弱的问题依然突出,大型博物馆和地方基层博物馆之间的发展差距也不容忽视。“未来博物馆数量更庞大,办馆主体更多元,政府‘包打天下’是不现实的。增强博物馆治理体制和管理机制活力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安来顺建议积极探索社会多元投入、多元治理体制和管理的博物馆建设和管理模式。

“根据《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很多地方对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建设只是出台了实施指导意见,但解决问题时还是‘无法可依’。”吴培赩建议,地市一级政府可以再出台相关细则,为各类主体参与博物馆建设畅通渠道。

在全国政协委员,故宫博物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都海江看来,加快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AR、VR等技术优势,可以使文物资源、文化内涵、美学设计和智慧公共文化服务应用相融合,“增强了游客体验乐趣,优化了博物馆公共服务水平,让博物馆更具魅力。”

都海江进一步建议,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加大数字化标准供给,健全文物藏品标准化体系建设等制度,推动国家文物数字资源平台建设,吸引社会各方广泛参与文物资源活化利用。

2023-05-19 本报融媒体记者 张佳琪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3638.html 1 你去博物馆“打卡”了吗? 43,638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