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民营周刊

帮助民营企业家增强干事创业的信心

——专访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政协常委、省工商联副主席聂磊

本报记者 吴志红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5月19日   第 06 版)

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民营经济是我们党长期执政、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近期,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意见》和《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等重要文件。作为新一届的全国政协委员,如何把全国“两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民营经济的重要精神贯彻到今后的工作当中?日前,本报记者专访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政协常委、省工商联副主席聂磊。

■■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记者:作为新委员,第一次在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民营经济的重要讲话,您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

聂磊:作为工商联干部,我在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深切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对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家的关心关注和殷切期望,深切感受到党中央一以贯之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坚定决心,倍感振奋、备受鼓舞,更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要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视和关怀化为做好工商联工作的强大动力,把全国“两会”精神传播到民企一线,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增强信心、轻装上阵、大胆发展,实现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政策环境、法治化环境取得许多新进展,为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的环境基础。从您的工作经历的角度,请谈一谈这些年地方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

聂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系列重要论述,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以安徽省为例,2017年起,安徽连续6年开展“四送一服”“为企服务”活动,实现“干部走下去、问题收上来,措施落下去、服务跟上来”。2022年在全国工商联“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调查中,安徽省位列全国第8,比上年前移8位。10年来,安徽省民营经济蓬勃发展,2022年,全省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7432.9亿元,为2012年的285%。全省民营企业达199.6万户,为2012年的657%。

记者:今年是改革开放45周年,这些年不时有一些否定民营经济的杂音传出,对此,您怎么看?作为民营企业的“娘家人”,工商联要怎么做?

聂磊:改革开放40多年的实践充分证明,没有党中央一以贯之的方针政策指引,没有“两个毫不动摇”的制度基石,就没有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回望改革开放初期,安徽民营经济方面曾出了个“傻子瓜子”年广久,当时因他引发过一场对姓“资”姓“社”的激烈争论。邓小平同志三次谈及“傻子瓜子”,指出要“放一放”“看一看”,为处于萌芽状态的民营经济遮风挡雨。现在,民营经济今非昔比,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及时地对那些杂音噪声进行了有力的批驳,他多次强调“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奏响了坚定不移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最强音。方向已明,立场既定,事实胜于雄辩,民营经济不会“离场”,这是不容置疑的。工商联干部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针对社会上的模糊认识、错误言论,亮明态度,不能含糊。

■■关于亲清政商关系

记者:4月3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三组关系”,其中有“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请您谈一谈体会吧。

聂磊: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民建工商联界别联组会上首次提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以中国哲学特有的大道至简和根植民间的传统文化元素,把新型政商关系精辟而深刻地概括为“亲”“清”二字,既点出了官商畸形交往的危害,又过滤了以往政商关系中的“杂质”;既解开了一些干部不敢靠前、怕打交道的思想疙瘩,也打消了民营企业家的心理顾虑。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都要做到“亲”“清”,指明了新形势下干部和企业家的相处之道,切中时弊、言近旨远,划定了权力行使的边界,明确了勤政善为的标尺,为构建新型政商关系铺就了阳光大道。

以安徽亲清政商关系实践为例,从省委、省政府召开“一改两为”大会、开展“新春访万企、助力解难题”“优环境、稳经济”等活动,到芜湖市“畅聊早餐会”、滁州市“企业家早餐会”、宿州市企业家沙龙和“企业家接待日”等政企对话品牌,“亲”“清”二字已成为广大党政干部和民营经济人士的共识。安徽省的政商关系总体上处于良性互动状态,民营企业满意度普遍较高。安徽省政商关系企业满意度排名较上年度有很大提升。

记者:当前,民营经济正处在向高质量发展的转挡期,面临的风险、困难更加复杂、严峻。大兴调研之风有利于及时掌握民营经济的发展趋势和民营企业家的思想状况,更能有的放矢地支持、扶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工商联应该怎么做?

聂磊: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工商联作为党领导的人民团体和商会组织,调查研究工作做好了,民营经济人士的意见和建议,经过工商联的汇集和反映能及时得到党委、政府的关注并解决,将极大地增强工商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很早以前,工商联的老前辈孙孚凌同志曾经说过,有的地方工商联,人员太少,条件不好,做不了其他工作,如果每年能向当地党委、政府报送几份有分量、有价值的调研报告,这也是很大的政绩。当前,民营经济正处在向高质量发展的换挡期,工商联组织迫切需要加强调查研究工作的频次和深度,及时掌握民营企业家的实际困难、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建议。

近年来,安徽省工商联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建立了“周调研、月报告、季总结”工作机制,每周深入民营企业走访调研,每月向省委、省政府报送涉企问题报告,有效推动了问题解决,经验做法得到全国工商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利用民营企业调查点系统,每季度开展“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调查,纳入省委、省政府对各市营商环境评议体系。每季度会同省委统战部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等。安徽省工商联的工作得到省委、省政府充分肯定,被通报表扬为“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优秀单位”。

■■关于科技创新

记者:在民企调研当中,安徽专精特新企业的情况如何?企业有什么诉求?

聂磊:安徽省是区域创新能力较强的省份,在安徽的创新发展中,民营企业是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全省3218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民营企业占98%。截至2022年底,民营高新技术企业14702家,占全省96.3%。

当前,从调研掌握情况看,部分企业反映的主要困难是金融支持创新力度不足,金融产品创设不精准。金融机构商业化的本质,导致其难以长线投资;而产业基金存在严重的“择优”现象,集中运用在科技成果转化的成熟阶段,对研发、中试、转化初期支持不足。

针对这些问题,安徽省工商联积极开展金融助力创新活动,落实《全国工商联、中国工商银行服务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行动方案》,联合工行安徽省分行开展服务进企业活动,已先后多次走进计算机商会、军民融合协会等商协会和企业开展专题调研,了解融资需求、制定融资方案、解决融资困难。截至2023年4月末,工行安徽省分行支持民营高新技术企业2176户、245.97亿元,支持专精特新企业788户、96.81亿元。

2023-05-19 本报记者 吴志红 ——专访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政协常委、省工商联副主席聂磊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3658.html 1 帮助民营企业家增强干事创业的信心 43,658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