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专题新闻

■■■山东:

传承齐鲁文明 讲好山东故事

本报记者 张文敬 雷蕾 通讯员 颜霞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5月19日   第 07 版)

山东历史文化悠久,素有“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美誉,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儒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生生不息,是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曲阜视察时强调,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求山东用好齐鲁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在孔子研究院,习近平总书记看到《论语诠解》和《孔子家语通解》后拿起来翻阅,说“这两本书我要仔细看看”。而这两本书的主编,正是时任山东省政协委员、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

曲阜尼山是孔子诞生的地方,这里连续举办了8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让杨朝明感到欣喜的是,在国外也能深切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在巴西里约热内卢讲学时,一位外国友人问他:“你认为儒家思想中什么观点对世界最有影响?”杨朝明回答,“尚和合,求大同”。之后,这位外国友人又和杨朝明进行了多次交流。

“无论是曾经作为一名政协委员,还是如今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身份虽有改变,但履职尽责的决心不变。”杨朝明表示,将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奉献光和热。

山东济宁邹城市是孟子故里。5月19日至20日,2023孟子故里(邹城)母亲文化节在此举行。“本届孟子故里(邹城)母亲文化节以‘弘扬优秀母教文化 培育时代新风新貌’为主题,相关活动从4月底一直持续至10月份,通过举办孟母孟子纪念活动、儒商文化邹鲁论坛等系列活动,打响‘孟子故里 儒风邹城’城市形象品牌。”济宁市政协委员、邹城市政协主席秦晓东说,自2007年起,该市已连续16年成功举办母亲文化节。

同样,济宁市为做深做实做细文化“两创”大文章,去年围绕“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文化‘两创’先行示范区”专门召开了一场“匠”心独具的专题协商会。6位省、市政协委员从不同角度提出6部分20条意见建议。

人类进步的灵魂是创新,文化传承的灵魂在于转化。2022年初,山东省政协办公厅联合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在全省范围内部署开展山东文化标识推选活动。这是省政协党组确定的年度重要工作任务。

“经过一年多的征集、评审和筛选,目前,首批山东文化标识名单基本形成,共6类30项。”2022年11月,从312项评审项目中评出50项候选项目;今年3月1日,将50项候选项目缩减至36项备选项目;4月11日,再次征求意见后形成目前的山东文化标识名单。

“从312项到50项,再到36项,最终到目前的6类30项,4轮评审过程严谨细致,周密论证,审慎评定……”山东省政协主席葛慧君表示,将根据活动推进情况深度挖掘项目内容,做好成果转化利用。

2023-05-19 本报记者 张文敬 雷蕾 通讯员 颜霞 ■■■山东: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3668.html 1 传承齐鲁文明 讲好山东故事 43,668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