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发言摘登

部委介绍情况及回应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5月22日   第 04 版)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副台长、党组成员邢博:

关于盘活海外站点,推动中国故事与目标群体精准对接。总台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打造具有强大引领力、传播力、影响力的国际一流新型主流媒体”目标,强化海外布局,组建8个海外总站、191个海外记者站点,加强分众传播、精准触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一是用心用情传播好领袖思想。总台发挥海外总站落地优势,“一国一策”“一群一策”推动领袖报道全球落地。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被编译成俄、英、日、韩、西等多语言版本,海外触达受众超47.98亿人次。二是生动鲜活讲好中国故事。2023年以来,依托海外总站,在全球创新组织近40场“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媒体活动,1000多家国际主流媒体参与报道,触达全球受众超14.7亿人次。三是丰富多样开展合作传播。2022年,与416家媒体开展合作传播,合办20余个栏目,参与国际主流媒体节目、接受外媒采访、发表署名文章、参加国际论坛近5200次,让中国声音传遍世界。四是以攻为守抢占舆论阵地。总台发挥海外总站传播优势,持续完善全球突发事件快速反应机制,2022年国际新闻全球首发率达14.4%,大批独家新闻成为全球信源。

关于有效发挥民间外交的作用,持续加强与国际主流媒体合作。总台不断深化拓展媒体特殊作用,广交海外朋友、实现“四面开花”,建立更为广泛的国际媒体“统一战线”。一是开创“媒体外交”新局面。坚持以元首外交为引领,谋划总台媒体配套活动。2023年以来,与多国政府机构、主流媒体签署11份合作文件,其中3份由国家元首见证签约,6份被列入元首重要双边活动成果清单。二是扩大国际媒体“朋友圈”。加深媒体合作,深植海外人脉。2022年,总台举办首届全球媒体创新论坛、中国阿根廷人文交流高端论坛,参与承办“全球发展:共同使命与行动价值”智库媒体高端论坛,习近平总书记均致信祝贺。三是创新开展信函外交。总台成立以来,在重要时间节点,总台主要负责同志与国际媒体同行、国际媒体组织负责人、驻华大使等互致信函1600余封,深化合作交流。

新华社副社长、党组成员赵承:

结合新华社工作实际,我们将在三方面持续发力。

在阐释思想上下功夫。在深刻理解“第二个结合”丰富内涵的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深入阐释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特质,传播好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化观、文明观,传播好新时代“以文化治国理政”故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推出了“习近平的文化情怀”系列、《习近平治国理政的中国智慧》等一批融媒体作品,产生了很好的对外传播效果。我们将继续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生动展现习近平总书记以中华文明涵养时代精神,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国文化的深厚情怀。

在话语创新上下功夫。作为中央外宣主力军,新华社继续深入研究国际受众接受习惯,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阐释中国,将中国话语转化为易辨识、易传播的融媒体产品、数据图表、大众读物等,使中国话语更加平易近人。提高对外传播精准度和发挥智库作用。我们将充分运用海媒大数据受众分析工具,做强针对海外高端受众的嘉宾观点、专业栏目,和针对普通受众的“爱上中国文化”等特色对外栏目。我们将继续用好新华社牵头成立的“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合作委员会,助力公共外交推动文化交流。

在全球抵达上下功夫。新华社坚持“造船出海”和“借船出海”相结合,在全球通讯社中首创对外互联网专线供稿模式,实现15个语种融媒化供稿,我们将进一步发挥好新华社客户端自主外宣平台以及驻外分设外宣中心作用,用好全社在9个海外社交媒体平台开设的各语种账号,培养更多在国际舆论场有影响力的网红,形成多维度、立体式、多声部的中华文明传播格局。

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局长,全国政协常委杜占元:

关于创新政治话语表达。政治话语是国家、民族主流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是对外话语的最重要内容。新时代中国政治话语的核心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近年来,我们翻译出版多语种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以更符合外国受众思维习惯、表述习惯和接受习惯的方式进行内容编译,让中国特色政治语言转化为国外受众听得懂、好理解、易接受的表述,成为新时代中国政治话语对外传播的典范。此外,时政类话语要做到快速反应、准确翻译,第一时间抢占话语定义权、阐释权。下一步,我们将加快建设权威性、综合性、专业性的外文网络传播平台,进一步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网络宣介。

关于发挥翻译基础性作用。一要加强关键词的翻译规范,建立和完善时政话语外译常态化发布机制。近年来,中国外文局打造“中国关键词”多语对外传播平台,累计发布多语种关键词1.6万余条,推出17个专题19个文版200余种《中国关键词》公共知识产品,有效推动国家翻译能力建设。二要组建中外结合的翻译团队,更好把握中外语言不同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思维逻辑,提升话语翻译转换质量。下一步,我们将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核心概念的翻译表达,专门组建国家翻译专家团队,进一步强化外文译法规范工作,着力在引导各方实际使用上下功夫,提高对外译介的精准性、通达性、时效性,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

关于加强考古类期刊和图书出版。这项工作对推动中国考古成果和学术研究进入到国际知识体系,深化中华文明国际传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这项工作也需要有关部门系统组织实施,中国外文局愿意发挥翻译和出版优势,积极配合、主动参与,进一步拓展对外传播平台,帮助国际社会更加全面了解中华文明。

外交部党委委员、部长助理兼新闻司司长华春莹:

关于推动中国形象自塑。一是要坚定“四个自信”,用中国自己的话语和逻辑讲述中国故事,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价值理念说清中国政策主张,破解西方话语陷阱。二是要认识到西方几个国家不等于国际社会,西方舆论不等于国际舆论。要全力提升我在占世界人口80%多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形象和影响,巩固和争取最广大发展中国家对我理解认同。三是要在可信上下功夫。很多发展中国家记者来华后共同的感受是“震撼、羡慕”,“没想到中国如此现代化、中国人民如此幸福,希望学习借鉴中国经验”。要加大“请进来”“说出去”,邀请更多发展中国家媒体和各界人士来中国各地参访,支持政协委员们在对外交往中多讲述参政议政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故事。

关于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一、中国精彩故事俯拾皆是,愿意为中国说公道话的国际人士也不少,关键是要有具有国际范和影响力的中国自己的论坛,把关于中国的好故事、好声音汇聚起来,壮大涉华正能量。二要为有意愿主动传播中国故事、理念的发展中国家媒体人士提供扶持帮助,加大战略性投入,培养更多亲华知华友华外国媒体,鼓励我央媒多和发展中国家媒体加强战略性协作,在国际舆论场上形成更多星星之火。三是支持更多政协委员、文体明星、海外中国企业、留学生等在境外社交媒体发声,既讲好中国故事,又配合对美舆论斗争。

关于中国文化“走出去”。一是文化要承载价值内核,更多体现古老和年轻、历史和未来的有机结合,实现从表达内容到传递民族和时代精神的升华,增强中国故事感召力,引导外国受众自觉体悟中国制度、道路背后的历史和文化逻辑。二是要破除语言障碍。精彩中国故事需要多语种翻译和传播作为桥梁走向世界。当前形势下,推广海外中文教育、加强多语种翻译及传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前所未有。建议设立更多海外中文学校,加强多语种翻译人才培养和多语种翻译传播能力建设。

2023-05-22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3753.html 1 部委介绍情况及回应 43,75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