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市县政协

让委员深入一线融入群众

——河北省魏县政协推进“协商在一线·委员在身边”工作记事

本报记者 高新国 通讯员 张利芳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5月22日   第 08 版)

“这里要建一个100多亩的生态湿地公园,有咱政协的功劳!”每次走到县城东边老邯大线上,河北省邯郸市魏县政协办公室干部郭劲春总是满脸自豪。

原来,马峰岭委员在一线调研时,发现城区“东大门”环境卫生及绿化质量较差,便写了一篇社情民意。县委书记苏雷芳批示后,县住建局等单位及时跟进,在城区“东大门”老邯大南线、北线之间规划建设生态湿地公园。目前,地表已清障,正在进行勘探。

今年以来,魏县政协开展“协商在一线·委员在身边”大走访、大调研活动,旨在通过“小协商”,助力“大民生”,展现“大作为”。“在一线走访调研中了解群众呼声,在一线协商中为群众排忧解难。”县政协主席魏志凌说,要把协商活动放到群众生活的巷子中、居住的房子里,让委员更加深入一线、更好融入群众。

县政协把全县561个行政村划为5个片区,主席、副主席分区负责,将300名委员分到片区网格内,形成“片中定界、界中定人、人负其村”格局,依托界别临时党支部活动室、委员议政室、社情民意信息联系点,健全主席联系界别、界别联系委员、委员联系群众机制,推动协商在一线开展、问题在一线解决、共识在一线形成。

“我家在漳河边上有几亩地,以前种的树被清理了,不知道种啥能增加收入,您给参谋参谋……”樊晓雪委员在野胡拐乡蔡东村调研时,杜大姐向她寻求指导意见。樊晓雪十分重视,利用一周时间挨家挨户走访,发现多数群众都有种植特色作物意愿。县政协副主席祁保平邀请县乡村振兴局、农业农村局和水利局专业技术人员到蔡东村,与政协委员、乡村代表面对面,商议产业振兴路子。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产业是基础,有了产业,农村才有底气,发展才有后劲。”乡村振兴局李志国抢先说。

“红色文化是俺村特色资源,发展特色农业产业,要与打造漳畔红韵农旅综合体结合起来。”蔡东村党支部书记杜志强接着说。

“把发展菊花产业作为突破口,在提升村民收入的同时,也能扮靓道路景观。”樊晓雪建议。

“菊花既是观赏植物,又是经济作物,种植可食用菊花经济价值颇高……”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解释。

协商会从下午3点开到晚上8点。根据村庄地理位置,结合打造漳畔红韵农旅综合体实际,协商会形成了发展菊花种植产业的共识。目前,这里已开始将红色旅游和菊花种植进行整合开发,村里找到了产业发展新路子。

除了议出产业发展“金点子”,一线协商还助力解决乡村发展难题。

德政镇后西营村有着“鲜蔬小镇”美称,一排排温室大棚遍布田野。“同样的肥、同样的技术,为啥俺家的大棚比老刘家一年少收入四五万元?”种地老把式房大爷向进棚调研的段双军委员寻原因。

“老刘家的是暖棚,你家的是冷棚,不能很好利用季节差卖错季蔬菜。”段双军委员给出的解释,让房大爷眉头皱得更紧了,十几万元的大棚改造费难住了他。段双军和村干部多次到县乡村振兴局申请大棚改造提升项目,到县农业农村局咨询专业人员。3个月后,不仅房大爷的难题得到解决,其他近50个需要改造提升的大棚都成功申请到项目资金。

“种植户有困难都主动找‘调研干部’倾诉。”后西营村党支部书记刘江说,段双军委员帮助菜农解决了不少难题。村里也积极吸纳他的建议,把闲置建筑改造为乡村游民居民宿,把地展中心、产业小院、乡村会客厅、蔬菜大棚等打造成一个集休闲采摘+技术培训+乡村旅居+电商于一体的乡村文旅融合实践基地。

大走访、大调研活动开展以来,县政协领导与全县政协委员和行业专家,会同县直有关部门单位,到120个村、20余家企业进行调研,开展小微协商36次,梳理问题42条,征集社情民意158条,为县委、县政府提供有益决策参考。

2023-05-22 本报记者 高新国 通讯员 张利芳 ——河北省魏县政协推进“协商在一线·委员在身边”工作记事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3776.html 1 让委员深入一线融入群众 43,776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