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正式揭牌。这是深化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促进实现金融监管全覆盖的重大举措,也是继2018年中国银保监会组建之后,金融监管格局迎来的又一重大调整。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叶怀斌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对优化和调整金融监管领域的机构职责,加强和完善现代化金融监管,解决金融领域长期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在叶怀斌看来,此轮机构改革后,我国将形成“一行一局一会”的监管架构,在新的监管框架下,中国人民银行负责制定货币政策及宏观审慎监管,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和证监会分别负责金融业和证券业监管。
“压实监管责任,金融统一监管将更加有力。”叶怀斌表示,从银保监会到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监管机构的性质从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转变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其职能进一步强化。机构改革方案对新成立的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提出了“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的要求。如,机构监管方面,需提升监管的覆盖度和穿透性,进一步做深、做实、做细金融监管工作,做到不留监管空白、避免多头监管、监管套利等问题。行为监管方面,要进一步强化产品和服务监管,规范各类金融行为,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对各类风险主体的全方位监管,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监管质效方面,强调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提升对多层嵌套金融交易行为和具有长期性、持续性金融行为的监管能力。此外,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的设立是加强中央和地方金融监管的重要举措,地方层面将统筹优化派出机构设置和力量配备,压实地方金融监管的主体责任。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成立后,金融强监管进入新阶段,银行业需更加重视稳健经营,所有的金融活动都将在新的监管框架下得到规范。对此,叶怀斌表示,对银行业而言,这既带来更强的金融监管约束,同时也将营造更加平稳健康的金融环境和金融秩序。银行业应提高合规意识、加强行为规范,从战略、经营、风险管控等维度充分适应新形势下的市场环境和监管环境。
那么,银行业如何适应新监管形势?叶怀斌表示,需立足于新发展格局,把握国家大政方针的动向,确定战略方向。紧密围绕国家大政方针提出的发展重点,积极拓展各项业务,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加强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切实响应产业政策指引,助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在经营管理方面,全国性大型银行要突出对海外机构的“一行一策”和“区域集中化管理”的有机平衡,要增强对多散小弱综合经营局面的有机调整,有所为有所不为,进退有度。区域性银行应立足本区域特色,深度参与总部所在地区的普惠、涉农等金融服务,重点关注地区性监管要求,因时因势调整优化业务布局和资源投入重心,在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中实现自身发展质效的提升。
此外,在风险合规方面,银行业要充分适应新的监管环境,推进风险合规管理体系建设向纵深发展,持续提升全面风险管理的能力和有效性:要构建智能风控体系,确保风险管理的精准性、前瞻性;要加强重点风险领域管控,主动防范化解潜在风险,保持资产质量整体在稳定可控水平;要强化风险排查预警和应急处置,提升前瞻性业务和新兴业务的风险管理能力;要更加重视抓实反洗钱合规管理,推进合规长效机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