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生态周刊

保护生物多样性正是保护人类自己——

我国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持续恢复

本报记者 王硕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5月25日   第 05 版)

亚洲象

5月22日是第23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为“从协议到协力:复元生物多样性”。

5个多月前,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上,全球共同达成了“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以下简称“昆蒙框架”),作为全球未来十年甚至更远时间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治理的工作蓝图,站在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高度,提出了一系列变革性的解决方案。

今年是该框架通过后的第一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的设立旨在推动“昆蒙框架”的实施。记者了解到,我国积极参与框架公约工作,已从政策、法律、制度和规划等多方面,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生物多样性保护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

我国野生动植物拯救保护工程成效显著

走进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畴县法斗乡坪寨村委会金竹冲村小组,一株树干挺拔通直、树冠“亭亭如华盖”的树木上,几朵色泽乳白、花瓣状如长勺的花朵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植物界的大熊猫”——华盖木的花朵。通过近地移栽保护,种下18年后,它迎来了初次绽放。

华盖木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数量最少与最古老的木兰科珍稀濒危植物,野外自然繁育非常困难。本次华盖木的开花,意味着人工繁育种植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将对缩短繁育周期、恢复华盖木的种群数量有着重要意义。

华盖木最初野外仅发现6株,已不能维持一个物种正常的基因交流和繁衍。近年来,通过人工引种栽培、迁地保护等一系列措施,不同苗龄的华盖木已增长到1.5万余株。

华盖木的变化见证着我国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付出的努力。

记者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近年来,我国系统实施极度濒危野生动物和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工程,通过就地保护、迁地保护、人工繁育培植、放归或回归自然等多种措施,大量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稳步增长,栖息繁衍环境稳步改善。

就如华盖木一样,数据显示,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巧家五针松由最初发现时的34株增长到3000多株,百山祖冷杉从最初发现时的3株成功野外回植4000多株。普陀鹅耳枥、峨眉含笑等都初步摆脱灭绝风险。

动物方面,亚洲象野外种群增至300多头,海南长臂猿野外种群增至6群37只,白头叶猴野外种群增至1300多只,中华穿山甲分布点位不断增加,东北虎分布范围从长白山脉扩大到大小兴安岭,野外种群增至60只左右。朱鹮分布区从3个省扩展至7个省,野外种群超过7000只。全球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达到698只,人工繁育朱鹮种群数量达到1496只。通过野化放归,多个省份还重建了麋鹿、普氏野马野外种群。

成为全社会共识和行动

5月23日,正值第24个“世界海龟日”。在广东惠东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一场“保护生态,回‘龟’自然”的主题活动在此举行。当天,志愿者们一起清理近岸海洋垃圾,做好各类准备,等待着6-10月海龟繁殖季的到来。

这里是世界上最北端的海龟自然保护区,也是我国大陆1.8万公里海岸线上唯一每年仍有海龟上岸产卵的沙滩,被喻为“最后的产床”。保护区目前已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是广东惠州一张亮丽的生态名片。

由于天生天养的海龟成活率只有1‰~2‰,为了保护濒危的海龟,保护区设立了海龟救护中心,从龟卵孵化,到小龟培育、大龟繁殖和救护,保护区已慢慢培养出人工种群,并分批放流。

据统计,从1985年成立至今,保护区已累计保护野生海龟上岸产卵超过8万枚,孵出小龟近7万只。

保护区的故事也是我国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写照。

全国政协常委,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表示,我国已从政策、法律、制度和规划等多方面,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生物多样性保护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

在顶层设计推动下,我国不断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如今,中国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30%以上,覆盖了所有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生态脆弱区和生物多样性分布关键区,中国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4%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得到了有效保护。过去10年,我国森林资源增长面积超过7000万公顷,居全球首位。各类自然保护地总数达1.18万个,面积超过1.7亿公顷……这些数据和频繁现身的野生动植物,都直观展现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显著成效。

随着国家植物园、华南国家植物园的挂牌运行,正带动各级各类植物园、树木园、种质资源库等蓬勃发展。同时,我国已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国的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更多技术支撑,开辟了更多通道。

近日,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已完成划定并发布,这是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出了中国方案。

据了解,“十四五”期间,我国将进一步加大对大熊猫、东北虎、东北豹、亚洲象、穿山甲、长臂猿、雪豹、苏铁、兰科植物等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力度,确保到2025年,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种数保护率达到75%,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植物种数保护率达到80%。

2023-05-25 本报记者 王硕 保护生物多样性正是保护人类自己——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3986.html 1 我国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持续恢复 43,986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