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生态周刊

长江沿线再现美丽新画卷

——三峡集团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建设纪实

本报记者 王菡娟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5月25日   第 06 版)

武汉汤逊湖

2018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主持召开的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指示,“三峡集团要发挥好应有作用,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建设”。

同年12月,三峡集团成立长江大保护业务实施主体——长江生态环保集团,以城镇污水治理为切入点,全力推进长江大保护工作。

5年过去了,长江经济带发生了哪些改变?日前,记者深入长江沿线采访时看到,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沙鸥翔集,锦鳞游泳”的诗情画意近在眼前,“候鸟的欢歌”“江豚的微笑”“麋鹿的倩影”成为崭新的生态名片,长江沿线逐渐展现出一幅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美丽新画卷。

打造“良芯”工程补齐管网短板

初夏的傍晚,江西省九江市十里河畔清风徐来,不少市民在此散步、跳舞、遛弯……这条穿城而过的河已经成为当地居民的休闲胜地。

可在多年前,十里河却是市民避之不及的“臭水河”。

“过去,河水臭味太大了,风一吹,就得立马关窗,我们出门都要绕道走……”家住在附近的张大爷说。

在长江沿线,十里河并非个例。

三峡集团经过调研发现,长江沿岸普遍存在排水管网雨污合流标准低、老旧破损、混搭错接现象,导致外水内渗、污水外溢,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偏低,污水收集率低下。

黑臭在水里,根源在岸上,关键在排口,核心在管网。“管网是水污染治理提质增效的前提和关键。”三峡集团长江生态环保集团董事长王殿常表示。

围绕长江经济带地下管网短板弱项,三峡集团以“建成长江经济带高质量的城市地下‘良芯’”为目标,切实发挥骨干主力作用,注册成立长江管网平台,编制《管网攻坚战实施方案》,快速推进管网攻坚战落地落实。

同时,聚焦重点城市打造一批管网攻坚示范工程,通过补齐管网短板,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全达标”,助力系统解决城市水环境污染问题。

几年过去了,目前,九江雨污分流改造小区已完成约300个,其污水收集率提升至90%。

“现在河水清了,花草树木多了,湿地公园也建好了,这里成了亲戚们羡慕的景观房。”张大爷笑得合不拢嘴。

在安徽芜湖,排水管网密度进一步提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30%;湖南岳阳城区排水管网密度提升15%,污水集中收集率提升至63.5%;宜昌统筹推进污水厂网和生态水网“两网共建”,一期工程雨污水管网覆盖率提升至99.3%。

截至目前,三峡集团长江大保护累计落地投资超2000亿元,完成投资近950亿元,累计投运污水厂325座,污水处理能力426万吨/日,建设及投运管网1.8万公里,治理完成区域的雨污水溢流污染减少70%,6大业务区域的32处重点黑臭水体全部变清流,助力地方取得良好治水成效。

构建城市智慧“水管家”

在安徽六安的智慧水务调控系统,记者看到全市1370千米供水管网、909千米污水管网、1505千米雨水管网等信息尽收眼底。该系统是三峡集团自主研发的国内首个水务业态全覆盖、数据全监视、操作全远控的智慧水务调控系统。

千万别小看这智慧系统,它意味着六安实现了对所有涉水设施的全监全控、联调联动,以及“厂网河、供排涝”一体化调度,并且还有一个很接地气的名字:“水管家”。

“虽然取得初步治水成效,但我们并不满足,长江经济带城镇治污治水仍需系统治理,一定要摒弃‘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治水方式,坚持全域系统治理,以整体根本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为目标,从源头上系统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所以就创新提出以管网为重点的城市智慧‘水管家’模式。”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所谓“水管家”模式,就是将从水源地到水厂的原水输送、水厂到用水端的自来水供应、用水端到污水厂的污水收集处理,以及处理达标后的尾水排放、河湖生态治理、城市防洪排涝等,统一纳入全过程全周期管控。

2021年,三峡集团在安徽六安试点合作推进“水管家”。如今,六安的每一滴水都被管了起来。

资料显示,六安市城区100%排水、污泥、内河、中水资产,80%供水资产已经纳入统一管理。目前,六安市的供水安全、污水处理能力、污水集中收集率大幅提升,污水处理量、COD削减量显著增长,城区14条黑臭水体全部完成治理销号,淠河新安渡口国控断面水质稳定提升至Ⅱ类以上。

“‘水管家’的核心是系统性、可持续,能减轻政府投资压力,实现政府更有为、企业更有力、市场更有效,具备先进性和可复制推广性,已成为我们参与共抓长江大保护的主要发展模式。”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截至目前,三峡集团已与23个市区县签订水管家合作协议,注册成立6个水管家公司,扎实推进标杆打造工作,按照“试点一批、谋划一批、全江推广”的总体思路加快推进相关工作。

强化山水林田湖草沙协同治理

“这边的鸟是越来越多了,我基本每天都来,一天不来都觉得少了点啥。”记者来到湖北武汉汤逊湖时正值阴雨天气,但仍有观鸟爱好者欣赏鸟的“倩影”。

汤逊湖位于武汉市东南部,是亚洲最大的城市内湖。但遗憾的是,从2014年起,汤逊湖水质恶化为Ⅴ类~劣Ⅴ类。

为推动武汉市水环境治理,2019年,长江生态环保集团组织编制完成了《汤逊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形成共包括7大板块、107个项目的项目库,项目库总投资228.45亿元。

2020年5月,汤逊湖水环境综合治理一期工程获武汉市发改委批复后启动,2022年7月完成验收。

其间,长江环保集团提出“治湖先治湾”“引水活水”的流域治理理念,创新应用“EHBR和智能分流工艺”在湖岸构筑功能性湿地,让动植物和谐共生,试验区水质明显好转,水体平均能见度超过1.5米。

经过4年治理,如今的汤逊湖鱼翔浅底、水清岸绿,实现美丽“蝶变”。

“现在经常能看见飞鸟成群、水鸟遨游的景象。清晨和傍晚,我们还能到湖边散步、吹风,心情舒畅。”附近居民告诉记者。

5年来,三峡集团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强化山水林田湖草沙等各种生态要素的协同治理,持续拓展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水文化和岸线等多方面的有机联系,推进长江上中下游、江河湖库、左右岸、干支流协同治理,改善长江生态环境和水域生态功能,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在岳阳,治理后的东风湖如一颗明珠,为洞庭湖滨的古城再添一抹亮色;在宜昌,曾经的煤厂码头嬗变为风景宜人的生态公园,给长江“留白增绿”,为城市营造“绿肺”……

“共抓长江大保护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我们将进一步发挥骨干主力作用,为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王殿常说。

2023-05-25 本报记者 王菡娟 ——三峡集团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建设纪实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3990.html 1 长江沿线再现美丽新画卷 43,990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