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区政府日前发布的《2023年第一季经济报告》显示,今年首季本地生产总值按年增长2.7%,终止连续四个季度的跌势,说明香港经济已在复苏之路上。
这个变化主要得益于防疫政策调整后,香港与内地、与世界恢复联系,访港旅游和本地消费恢复性增长。那么,香港如何进一步推动疫后经济增长呢?笔者认为,还是以依托香港的自身优势,多向发力。
提升服务水平,重振旅游业
今年首季,访港旅游特别是内地游客逐渐增加,但还没有达到预期。2018年,来港的内地游客曾达到最高峰值5103万人次,如果2023年内地游客能恢复到2018年的水平,对香港经济增长的贡献会有多大?这是可以计算出来的。
问题的关键是,在时隔数年之后,内地游客的“胃口”已经变了。香港如果还是用老眼光、老办法,那就无法将旅游的蛋糕做大。疫后重振旅游业,香港应重点从两个方面提升服务水平。
第一,打造消费新场景。今年4月30日,香港西九的故宫文化博物馆和M+博物馆一早便大排长龙,最终管理方只能实施人流管制。这一现象折射出内地游客消费需求的一个明显变化,即“文化消费”需求旺盛。若深入调查分析则会发现,内地游客当中的年轻人多了、“自由行”多了、“沉浸式旅游”多了,香港打造更多消费新场景,才能满足未来内地游客的需求。
第二,推动购物便利化。香港被誉为“购物天堂”,世界知名品牌的价格优势对内地游客有吸引力,但要看到,如今的内地人购物非常便利,而香港在购物便利化方面还有较大差距。一些商场空间狭小,人手紧缺,购物需要排长龙,网上支付系统、物流配送也没有内地便捷。这些都急需改进。
多措并举,刺激本地消费
香港的本地消费今年首季出现了回升,但仍需要从长计议,多措并举。
第一,继续促进就业。今年首季,本港失业率由去年第四季的3.5%下跌至3.1%。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除了这种“潮推舟行”的情形之外,政府还应主动“推舟”,延续疫情防控期间的一些促进就业的政策,或出台一些新的促进就业政策。
第二,支持新业态发展。经历三年疫情后,人们的消费需求发生了一些新变化。比如,许多人更注重康养,或更加注重工作与休闲、运动之间保持平衡等。这些变化都为新业态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加大与内地合作,扩大专业服务
香港与内地的合作空间很大。香港是国际大都会,每年举办许多国际会展;香港拥有世界一流的营商环境,连续28年蝉联全球最自由经济体;香港是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还在国际仲裁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仲裁结果得到全球140个国家的认可。这些都是发展贸易、提升品牌的优势。
香港和内地不仅在打造品牌方面可以联手,在很多领域都有巨大的合作空间。5月10日至12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率香港特区政府代表团到访重庆,启动了渝港合作机制,这是本届政府开启的首个与内地省份合作机制。合作内容涉及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合作、教育等11个领域。若香港与内地能尽快找到更多合作点,双方运作得好,完全可以打造出更多的经济增长点。
开拓“一带一路”市场,扩大发展空间
如今,随着经贸和人员往来的恢复,“一带一路”建设迎来的新契机。
香港作为“超级联络人”,这个“联络”不能局限于“中国内地与世界之间”联络,还应包括“世界各经济体之间”的联络。现在,新兴国家市场增长强劲,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我们应调整策略,走出去说好“香港故事”,寻找更多新的合作伙伴,扩大发展空间。从长远来看,这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一课”。
当下,疫后经济恢复,也是一次经济大调整,是一次变革的契机。香港应着眼大局,找准推动经济增长的办法。
(作者系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香港新时代发展智库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