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孙中山三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1923年是他亲临战阵最多的一年。当年2月,孙中山返回广州后,指挥讨贼军分别在东江、西江、北江和南路地区与陈炯明、沈鸿英、邓本殷叛军作战。这其中,孙中山军事斗争的重点是盘踞在东江的陈炯明叛军。在讨伐沈鸿英叛军战事还在激烈进行之际,孙中山已清醒地对军事形势作出判断:“西江、北江皆不足虑,此后胜负所关者,仍在东江一着。”
5月19日,孙中山指挥讨贼军各部反攻博罗,击败叛军杨坤如部,杨大败退走。孙中山命令各部乘胜追击,很快包围了惠州城。6至7月间,讨贼军与陈炯明叛军在惠州等地激战的同时,多次命令包围惠州城的滇、桂各军攻城。由于惠州城城墙高耸坚固,四周山环水绕,地形复杂,可谓易守难攻,因此滇、桂各军发起多次进攻,未能突破。
为早日攻克惠州,孙中山不顾危险,多次亲往前沿阵地慰劳将士、侦察敌情。9月13日,孙中山又一次前往惠州城外视察、慰问。此次,他乘坐大南洋轮船进至梅湖,查看梅湖重炮阵地。该阵地上有两门刚刚从虎门要塞运到的重炮。孙中山进入阵地后,立即指挥炮兵开炮,然后用望远镜观察。发现炮弹虽然命中了城墙,但爆炸后也引燃了城墙边的茅棚。于是马上制止开炮,并告诫左右:这种打法,打死了老百姓,烧毁了老百姓的房屋,只有增添老百姓对我们的憎恨,他们会帮助敌人来打我们。你们千万不要再开炮乱打,要发动各村乡民组织十字会,由政府拨一笔款,去购买粮食、物资以及器材等,救济因战祸而受害的老百姓。这样既可以挽回人心,也是一件爱民的策略。
接着,孙中山前往惠州城外的制高点飞鹅岭视察。上山时,驻军为他准备了简易轿子。孙中山准备乘轿子上山,发现山路崎岖,出于体贴抬轿子工人辛苦,便步行登山。
到达山顶后,军营中的滇、桂军将校早已等候。由于山上人数众多,被守城的叛军发现,急调城中大炮向飞鹅岭上轰击,有几颗炮弹在山前爆炸。众军官见状,都劝孙中山下山隐蔽,但孙中山镇定地对众人说:你们看,敌军大炮的表尺已全用尽,绝不能打到我们所立的地点。我们还是商量破城的计划吧。接着又告诉众将校:“为将者能屹立于战线最危之点,则众心自定。”
孙中山察看完阵地后,又认真询问了战况,并和众人商议攻城事宜,提出可调动海军内河舰船及空军共同协助攻城。一切布置完毕后,孙中山从容下山,乘船返回梅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