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至12日,邵鸿副主席率全国政协调研组赴湖南、广西开展了“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题调研,深入当地机关、企业、村镇、文化机构实地考察,并与有关单位、相关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交流座谈,有很多新的做法和亮点,给了我很多启示,收获很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延伸了文化产业链,又集聚了大量创新人才,是朝阳产业,大有前途。党的二十大报告对繁荣和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作出重要部署,提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实施文化数字化战略,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推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激发文化创新活力,丰富文化产品供给,拉动文化消费,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我今年的提案也涉及“艺术+科技”这个话题,这是基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重要内容,并结合国家大剧院的艺术实践所做的一个提案。近年来,国家大剧院在“艺术+科技”领域主动作为、积极探索,迈出了先行先试的步伐。一方面,我们建立全面的、专业的资源库,在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将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收进来”。另一方面,通过文化再生和数字孪生,把优秀文化产品“推出去”,让高品质的演出、展览等文化成果惠及更广泛的社会群体。2020年4月,国家大剧院发挥国家文化平台的示范引领作用,率先在线上开辟“第二剧场”,精心策划、培育线上演出品牌,三年多时间已累计播出约180场,总点击量超过47亿次。我们还成功完成全球首次舞台艺术“8K+5G”直播,创新打造智慧剧院、推出全球首个8K舞台艺术影像展等,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引发了业内强烈反响。
当前,各地在推进文化数字化战略方面也都实现了良好起步,但就真正实现文化数字化而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下面我就此次调研,再谈几点体会:
一是推进文化数字化要明确发展目标。文化数字化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与其他行业的数字化不同,需要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把提升全民文化素养作为首要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这个角度看,文化不能一味地“迎合迁就”,而是要在文化数字化过程中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引导文化发展潮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群众文化素养,提升城市文明程度。
二是推进文化数字化要避免流于形式。各地文化企业已经普遍把数字化视为现阶段的重要目标,但是对于数字化还缺乏系统、全面的认识。有的企业把上屏等同于现代化,把互联网化等同于数字化,只注重形式、不在乎结果,只完成任务、不考虑效益,都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文化数字化应当更加关注实际成效,借助科技力量扩大文化的影响力、传播力,让更多群众参与文化、了解文化、热爱文化,努力做到发展成果全民共享。
三是要不断探索适合文化发展的新技术。当前,文化领域与科技领域信息沟通还不对称,文化与科技的结合还存在“两张皮”现象。文化数字化的关键就是要体现文化的特点,而体现文化特点的新技术,比如VR、AR、MR、“杜比全景声”等,必须得到提升。为此,我们要加强顶层设计,鼓励科研机构、科技企业与文化行业开展跨领域合作,孵化国家级创新应用示范基地,推动新技术不断发展进步,为文化数字化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支持文化机构善用科技力量,主动了解新技术、挖掘新技术、吸引新技术,为新技术的研究、推广和应用提供实践场景,有针对性地向人民群众提供内容丰富、品质精良的数字化文化产品。
四是要通过技术的迭代更新,驱动艺术品质不断提升。每一次技术的进步都会带来艺术创作的变革。技术的不断升级和广泛应用,在增强艺术表现力、感染力的同时,也对艺术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充分依托技术力量,建立成熟的录播体系、审核体系、宣传体系,解决好线上精品呈现问题,建设好线上可持续发展之路。要注重中国故事的国际化表达、数字化表达,以最前沿的表现形式传播弘扬中华文化。要加强与国际文化机构的资源互换,持续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交融。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大剧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