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的显示屏几乎占据整面墙壁,工作人员轻点鼠标,屏上数据库的内容来回切换……这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审计厅计算机服务中心日常工作的场景。近年来,该中心的分析师利用数据模型,从海量的大数据中挖出招投标违法违规行为的蛛丝马迹,让大量违法违规行为纷纷露出原形。
全国很多地方都有这样的现象:某公司在历次招标中“百战百胜”,而中标项目全都属于同一个甲方;某公司参加A市的招标从未有败绩,但到B市参加同类招标却次次败北;某公司成立不到一年,职工只有两位、纳税几乎为零,却在动辄数百万元的招标项目中屡屡中标……这些招投标领域常见的怪象,由于具有隐蔽性、涉及周期长,往往被监管部门忽视。为对这一腐败易发、高发领域加强监管,近年来,宁夏收集了工商、税务、住建等20多个部门的业务大数据,有效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
“效果非常好!”工作人员边说边移动鼠标,大屏幕上清晰显示出2021年宁夏住建厅提供的相关数据。截至目前,宁夏审计厅已收到各部门报送的2017年至2021年的全部业务数据,其中与招投标相关的数据量接近200万行,涉及4.5万个工程标段。
浩瀚的数据显然无法靠人工逐行分析,智能数据模型的建立成为关键。工作人员介绍,数据模型涉及的计算机技术并不复杂,只要有了建模思路,便能让数据模型为招投标暗箱操作精准画像。该厅在收集数据的同时,建立了由12位在企业审计方面有着丰富经验的分析师组成的大数据分析团队,该团队很快开发出54个招投标数据分析模型,基本涵盖各类招投标暗箱操作行为。
打开电脑上的数据库,就能看到一个名为“萝卜招标”的数据模型。“如果招标单位为特定企业‘量身定制’,那么该企业就能百投百中。所以我们为该模型设定了两个数据条件:企业只投某一家单位的标,而且投标全中。”说话间,工作人员将模型导入数据库,确认后,屏幕上立即出现一长串企业名单:“比如这家公司,4年总共投标6次,不但全部中标,而且这些项目全部属于一个单位,这些敏感的信息会让我们产生警惕。”
工作人员说,仅用一个数据模型,往往就能筛查出数千家符合问题描述的企业。一家企业如果仅在一个模型下“中招”,尚有巧合可能,但若在3个甚至以上的模型分析中同时“中招”,便很难再用巧合解释。在大数据分析团队的努力下,4.5万个标段所涉企业,能同时符合3个数据模型问题描述的多达近400家,涉及问题线索超过3000条,其中绝大部分属于具有串通招投标和抱团围标的嫌疑。宁夏审计厅随即向宁夏纪委监委移交了这批问题线索。
目前,在各部门通力配合下,一条条问题线索正被查实、移交。宁夏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宁夏已建立了数据定期报送机制,出台了深化应用大数据的意见。大数据构建的“天罗地网”,有力震慑了市场乱象,也成为净化营商环境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