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生态周刊

当好中华水塔守护人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生态保护见闻

本报记者 訾绮 李将辉 刘圆圆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6月01日   第 05 版)

扎陵湖乡多涌村生态管护员日常巡护留影

众人救助野牦牛

悠闲藏野驴

行走在5月的三江源,雨雪常常不期而至,鄂陵湖的湖面仍旧结着冰,湖面将开未开之际,几头狼远远地游弋在湖面上,藏野驴三五成群地啃食着还未见绿的草根,并未嗅到即将到来的危机。苍鹰不时飞过,似乎提示着冰冻的荒原即将苏醒过来,白皑皑的草地上到处隐藏着无限的生机。

“这几年,野生动物明显多啦,你们看,那是藏原羚,刚刚跑过去的是狐狸,我们看见最多的就是藏野驴啦,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曾经记录过一个520多头藏野驴的种群呢。”同行的玛多县政协主席扎加告诉记者。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地处三江源核心区,是中国乃至亚洲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区,也是世界上高海拔生物多样性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这里被誉为“中华水塔”。

记者在果洛藏族自治州采访时了解到,近年来,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干部群众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始终把守护好三江源、保护好中华水塔作为义不容辞的时代重任,坚定地成为生态环境的守护者、建设者、贡献者,为绘就果洛州碧水青山的生态画卷创造了良好条件。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意识世代传承

行驶在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的公路上,美丽的鄂陵湖就像晶莹透亮的眼睛闪烁着干净、耀眼的光芒,间或出现的野牦牛、藏野驴在湖边悠闲地吃草,湖畔静悄悄不见人迹。

这些改变离不开三江源国家公园2018年发布的黄河源头禁游令,这让扎陵湖鄂陵湖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当时很多旅游爱好者来到玛多,在扎陵湖—鄂陵湖及星星海自然保护分区核心区旅游探险,高原生态环境本就脆弱,人类对珍稀野生动物的正常生息影响也是最大的。”

“禁游5年来,野生动物多了,扎陵湖鄂陵湖也更干净了,休养生息太有必要了。”果洛州政协副主席赛措说,“这也就是人与自然要和谐共生的道理吧。”

“看,有一头牦牛卡住了,快停车。”

说话间,只见不远处一头野牦牛卡在了路边的护栏上,前腿刚刚跨过护栏,却怎么也摆脱不了眼前的困境。

青海省政协宣传处副处长南果才让是一位藏族汉子,二话没说就跑了过去。几个人合力将牦牛解救下来。

牦牛似乎感觉到了人类的善意,轻轻地对着我们摇了摇头,跑远了。

“如果我们不救下它,也许就成了那几头狼的美味了。”记者笑着说。

“要是有牧民路过,一定也会救下它。”赛措笑着说,“我们藏族人是不猎杀和食用野生动物的,我们认为人和野生动物是平等的。”

“以前,由于过度放牧和气候变化的影响,三江源生态逐渐恶化,草场退化、土地沙化较为严重,鼠害成灾等现象导致牲畜数量减少。当绿油油的草原逐渐退化成了裸露的黑土滩,这片土地也开始失去了往日生机,生活在这里的牧民们也纷纷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当国家在2016年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时,我们是举双手赞成的。”

赛措在果洛生活了几十年,见证了三江源的生态从好到差又逐渐恢复的全过程。

“现在,人们的环境保护理念早已深入人心,宣传环保的工作相对好做呢,因为果洛州98%的人口是藏族,在藏民眼中,自然是神圣的,需要感到敬畏。我们爱山、爱水、爱动物。”

“藏族人有句千古诺言:祖祖辈辈把地球原原本本传给我们,我们也要把地球原原本本传给子子孙孙。”赛措说。

每家都有生态管护员

“以前,人们想着养更多的牛羊;现在,大家想得更多的是守护咱们的草山、河流……”说这话的是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的生态管护员索南代旦。青海省在三江源设置生态管护员,他们承担着捡拾垃圾、保护草场、监测动物和防盗猎的工作。在地广人稀的三江源地区,生态管护员“点成线、网成面”,在生态管护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自2016年打响脱贫攻坚战开始,玛多县创建生态管护新模式,全县设置生态公益岗位管护员2159名,如今生态管护员人数已达3000多名,每人负责管护的面积达1.2万亩。

责任心强、愿意学习生态管护知识的索南代旦被选定加入生态管护员队伍的时候,他高兴得都要跳起来了。经过培训,他跟大家一样成为玛多“山水草林湖草沙”的守护者,用关爱的目光守护着黄河源头的生态。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黄河,玛多是全国人民的玛多。”管护队生态巡查以日常巡查和集中突击巡查相结合,有时候大家骑摩托出行,有时则要骑马,除了清理管护区域的垃圾和污染物之外,还要修护草原基础设施,填报生态管护日志。索南代旦说,每逢通知要集中突击巡查时,大家都把辛苦的生态管护工作当成节日来过,大家背上水壶和干粮,当汗水打湿了大家的衣裳时,大家还会互相说个笑话鼓励着一起把工作完成。

“生态好了,农牧民富了。从‘放牧人’到‘管护员’,从‘草原上的人’到‘国家公园的人’,三江源人生活中的每一个改变都和生态保护息息相关。”玛多县委书记丁凤山说。

据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黄河源区生态保护和自然资源管理局副局长马贵介绍,国家在三江源地区进行生态修复,不仅改善了当地环境,更重要的通过发展生态畜牧业、生态旅游业,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生态保护红利持续释放,三江源农牧民的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300元。

“果洛州目前发展吸纳1万多名牧民群众为生态管护员,做到每户牧民人家都有一个生态管护员公益岗位,每个管护员的补贴是每年21600元,牧民生态管护收入占比由10%提高至20%以上。”赛措告诉记者,越来越多的牧民已经认识到:保护与发展并不矛盾,“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可以双赢。

如今,在稳定草原承包经营基本经济制度、保证园区农牧民草原承包经营权不变、充分尊重农牧民意愿的基础上,青海省通过发展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大胆尝试将草场承包经营逐步转向特许经营,鼓励、引导并扶持农牧民从事公园生态体验、环境教育服务以及生态保护工程劳务、生态监测等工作,使农牧民在参与生态保护、公园管理中获得稳定长效收益。

“牧民是草原的主人,也是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的主体。”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相关部门负责人说,体制试点以来,有效调动了牧民参与国家公园建设的积极性,筑牢了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的基层网底。

禁塑减废:让每一片草原都成为净土

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黄河源头“千湖之县”。

“禁塑行动一起来,白色污染快离开”“拒绝塑料污染,共筑清洁家园”,进入玛多县境内,随处可见禁塑减废的标语张贴。

禁塑,这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工作如今在玛多县已经成为了现实。

“玛多县禁塑是有依据的,我们县政协在调研时了解到,有牧民家的牛羊不肯进食、日渐消瘦,牛羊死后解剖时发现,它们的胃里充满了无法消化的塑料袋。”玛多县政协主席扎加说,“不仅如此,玛多县湖多,以前湖面上总是飘着各式各样的塑料袋,严重危害环境。”

跟随扎加的脚步来到菜市场,果然看到市场里没有塑料袋提供,还没开始买菜,扎加先从腰包里摸出一个大布袋子说:“现在社区给居民发放布袋子,我们现在出门都随身带着环保布袋,既方便又环保。”

从2019年起,玛多县规定禁止销售、提供、使用塑料袋,倡导低碳、节俭、绿色环保的生产生活方式,这一规定也得到了大家的拥护。

玛多县玛查里镇居民才让周措告诉记者:“现在很少见到塑料垃圾袋,城里变得更干净了。环保宣传比较多,我们大人孩子环保意识都提高了。”

真正改变的还有星罗棋布的湖泊,无论是鄂陵湖、扎陵湖、冬格措纳湖、星宿海,曾经的白色污染一去不复返。

“全域无垃圾和禁塑减废专项行动事关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重大要求,玛多县禁塑减废专项行动的号角率先吹响。”玛多县县长索南却旦表示。

禁塑取得阶段性成果之后,玛多县开始按照省州生态环境保护、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工作总体部署全面推进全域无垃圾工作。

“在县里政协主席及各副主席都有具体的工作任务呢。”扎加说,在开展全县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相关方面的调研中,各乡镇集中反映,均无垃圾处理中转站,垃圾需要集中拉至县城,垃圾转运困难,并且拉用成本较高,环境治理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在开展全县食品安全监督情况的调研中,反映的处理厨余垃圾难等等。县政协组织委员提出了“关于在县城禁止燃烧垃圾的提案”“关于在全县开展禁塑提案”“关于增建花石峡镇垃圾集中场所的提案”等,都是结合玛多实际和特点,实实在在反映的困难和问题。这些所反映的意见建议都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并得以落实,“现在已争取省级专项资金600万元,用于购置垃圾箱、摆臂式垃圾车、餐厨垃圾车、道路清扫车等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设备,目前购置的机械和垃圾箱均已投入使用。我们也为守护好河源生态环境增添了政协力量。”

“果洛很小,只有20多万人口,果洛却很重,我们肩扛的是源头责任。”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政协主席肖飞虎对记者说,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我们将时刻铭记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视察提出的“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切实保护好地球第三极生态”的重大要求,倾心倾力保护好三江源头,坚定不移当好中华水塔守护人。

2023-06-01 本报记者 訾绮 李将辉 刘圆圆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生态保护见闻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4363.html 1 当好中华水塔守护人 44,36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