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惠兵)无人机、大数据、区块链、云平台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农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互联网+农业”成为守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近日,致公党福建省委会赴南平市浦城县、建阳区开展“数字赋能,提升粮食保障能力”调研活动,助力全省做好“一粒米”的文章。
调研组一行详细了解企业和种植大户粮食生产情况、数字技术在粮食生产和管理方面的应用。
自动化生产链、智能化仓库、现代化包装设计……在福建浦城闽越山水米业有限公司车间内,调研组看到一条条充满科技感的大米产业链条高效运行的画面,不禁感叹,“种地也变得‘高大上’了。”
“用手机扫一扫包装上的二维码,可以看到浦城大米从种植到抵达消费者手中的全过程。”该公司董事长钟安森介绍,“一品一码”实现源头可溯、去向可查,如今消费者对“浦城大米”品牌的认可度越来越高。
如何加速“数字农业”发展,推动中国农业从“大”转“强”?调研组建议,持续加强国家数字农业农村创新工程建设,全力推进农业遥感卫星等天基设施建设,积极探索打造集粮食生产、收购、储备等各环节的数字化应用场景,构建完善的农业基础数据资源体系。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全面提升以大数据驱动乡村生产经营管理与服务体系现代化的应用水平。
致公党福建省委会专职副主委吴棉国表示,通过本次实地调研,有利于总结经验做法,了解粮食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尤其是数字技术、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在粮食生产、流通领域应用情况。下一步,将持续发挥省农科院支部和省委会农业与农村工作委员会等基层组织、党员智力优势,在数字技术和粮食生产交叉领域,形成高质量决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