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计较生命长度,却用爱心夯实生命的宽度;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很多困境孩子的求学之路;她是一位癌症晚期康复者,也是帮扶过上万名学子的爱心“兔妈妈”,她就是四川省巴中市兔兔青少年爱心家园理事长张彦杰。因为成了很多孩子的爱心“妈妈”,她曾先后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最美志愿者”“中国好人”等荣誉。
“我们都走远了,您却一直在原地”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在这个播种的时节,一年一度的高考又将如约而至。
每年这个时候,是四川省巴中市兔兔青少年爱心家园理事长张彦杰最忙碌、最紧张也最期待的时刻。她忙碌的是为即将上“战场”的孩子们加油助威、辅导孩子们填报高考志愿;紧张和期待的是她精心呵护的“小花们”终于迎来了绽放的时刻。
这些年,很多孩子因为她的帮助走出大巴山,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体验着更多彩的人生。看着孩子们的背影渐渐远去,是张彦杰10余年助学路上习以为常又万般不舍的时刻,“真的把他们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哪个妈妈都不舍得孩子远行,却又期待他们能够飞得更远。”
不久前,张彦杰曾在社交平台上这样写道:“很多人问我如此坚持助学究竟图啥,看吧,这就是答案。”配图是她和一位受助孩子的聊天记录,这个孩子说,“时光荏苒,我们都走远了,但回头看,您却一直在原地。每次回头看到我的‘兔子妈妈’,就觉得心里特别踏实。”
张彦杰喜欢聊孩子、谈收获,却鲜少谈及路上的荆棘:十年间两次患癌、无偿助学途中遇到严重车祸、未能为父送终……桩桩件件都让她体会到了人生的艰难,她却仍坚持在助学路上前行,为更多有需要的孩子点亮梦想。
近年来,每年高考季过后,张彦杰会给自己放假一段时间,回到家乡大凉山德昌县巴洞乡,悼念自己的父亲。“没有见到父亲最后一面,是我心里永远的痛。”那是2019年6月,张彦杰在助学途中遭遇严重车祸,在医院经过长达7个小时的抢救才脱离生命危险。就在她动弹不得时,接到了父亲病重的消息。
“心急如焚,想着身体恢复一些就赶回去。”但就在那段时间,张彦杰接到了父亲去世的消息,“家人们说,父亲临终前一直念着我的名字。”张彦杰当时不由自主地放声大哭。
“我的家乡曾经是一个贫瘠的小山村,虽然家里生活困难,但父亲一直鼓励我读书。即使四处借钱,也支持我完成了学业。”张彦杰哽咽地说,“这一段特殊的成长经历,在我的人生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也是助推我走上公益路的一颗火种。”
“读好书,是给孩子们最好的礼物”
“小时候家里困难,亲朋好友纷纷为我的学费伸出援手。那时候我就想,长大后,也去帮助其他想上学的孩子。”成为乡村教师后,张彦杰一直格外照顾班上的困境留守儿童,“那时候家里特别热闹,进进出出的孩子多了,邻居们都分不清哪个是我儿子。”
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张彦杰在绵竹的汉旺镇帮扶了7名与亲人失联的受灾儿童。“这时候我意识到,无论是经济上还是精力上,一个人的力量太有限了。同时我也发现了网络带给我们的无限可能,它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的局限,用很短的时间将每个个体的爱心汇聚起来。”
“何不在网上创建一个社群?让更多爱心人士参与到助学这项公益中来,这样就可以帮助更多孩子了。”2009年11月,张彦杰创建了“巴中兔兔爱心助学团队”(兔兔青少年爱心家园的前身)。
团队最初只有夫妻二人,但张彦杰干劲十足,然而,就在团队创建半年左右时,生活却给了她一记重锤——她被确诊为癌症晚期。“我们夫妻俩都是教师,大部分工资都用来资助孩子们了,几乎没有积蓄,无法面对高昂的治疗。”就在她决定放弃治疗的时候,亲友和爱心人士纷纷伸出援手,“绝望之后感受到的希望和感动是加倍的,是他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无以为报,只有将这份爱心传递下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张彦杰说。
随后的10余年间,张彦杰把兔兔爱心助学团队发展成拥有500多名志愿者的爱心家园,并在北京、上海、深圳、南京等地建立了资助人团队,圆了1700余名孩子的读书梦。
这些年,张彦杰以“妈妈”的身份参加了不少家园孩子的婚礼,看着孩子们从校服到婚纱,从初见时怯生生的样子到如今待人接物的落落大方,她总是要感慨一番,也常在夜深人静时感谢那个没有被病魔打倒、依旧坚持助学的自己。
“每年8月,看着孩子们陆续发来的录取通知书,别提多高兴了,那些好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长什么样,我最清楚。”张彦杰笑着说:“读好书,是我送给孩子们最好的礼物。”如今,她帮助的学生遍布全国各地。很多时候,在外读书或者工作的孩子们都会给他们牵挂的“兔妈妈”打来电话,关心她的生活及身体情况。
在爱心助学路上,张彦杰获得了很多肯定,“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最美志愿者”“中国好人”“四川省道德模范”……“有时候我会受邀到大学去讲我的经历和故事,受资助的孩子们知道我要去,都很激动,会提前到学校门口等我。”采访中,张彦杰传来幸福的笑声。这期间,她去了20多个城市,共宣讲近70场,“因为身体原因,有时候讲着讲着要停顿好久,挺不好意思的。但只要有人能从我的人生选择和故事中获得些许启发,我就愿意一直讲下去。”张彦杰说,“我也想影响更多年轻人加入我们志愿服务队伍,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
“长大后我想成为你”
“张妈,母亲节快乐!”5月14日母亲节,张彦杰的手机不断响起提示音,一句句“张妈”让她笑开了花,“那天加班了一整天,原本很累,但躺在床上看着孩子们发来的祝福,满满的幸福感。”
“张妈,我真的成了你,这感觉真好,等假期我就去看您,保重身体。”看到这条消息,张彦杰红了眼眶,回忆一股脑涌上心头。
发消息的女孩名叫张玲(化名),曾经用稚嫩的声音说出“张妈,我长大想成为你”时,张彦杰只当是孩子的一时兴起。没想到,多年后,她真的成了一名乡村教师,并且也走上了爱心助学之路。
初识张玲时,张彦杰刚刚结束第五轮化疗,因为身体原因,她辞去教师工作,成了一名全职公益人。“那时候她身体还非常虚弱,天气又热,有几次差点晕倒,但还是坚持着往山顶爬,去张玲家中家访。”对于妻子的执着,同是教师的爱人李友生既理解又心疼。
2003年,张玲的父亲意外身亡,母亲离家后杳无音信。当时的张玲只有6岁,弟弟才1岁多,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姐弟俩到了上学的年纪,因学校离家很远,只能在校寄宿,往返路费再加上生活费,老人实在无力支持,正准备办理退学手续。
“我回到家后立即整理好了两个孩子的详细资料,马不停蹄地为他们联系爱心人士。”过程并不顺利,直到半年后,张彦杰才终于为姐弟俩找到了一对一的资助人,爱心人士承诺为他们提供每年4000元的助学金,直到他们大学毕业。
没找到资助的半年里,张彦杰就成了他们的“妈妈”,逢年过节会把姐弟俩接到家里吃饭。“有一次给姐姐买了身漂亮的公主裙,她哭了,边哭边问以后能不能经常吃到我做的饭。”张彦杰回忆道:“当时真的特别心疼孩子……”
如今,张玲已经工作5年,也先后帮助了不少困境孩子。只要有时间,她就会到“张妈”家蹭饭,对她来说,这就是家的味道。
兔兔爱心助学团队成立14年来,无数像张玲这样的困境孩子得到了长期资助,他们中的不少人考入了清华、北大等国内知名学府,如今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孩子们都很优秀,有很多孩子已经博士毕业了。”张彦杰骄傲地说。
“长大后成为你”不只是张玲的梦想,也是很多受助学生心里的一颗种子。这些年,他们自发成立了“小暖兔之家”,利用节假日组织参加“张妈”的助学活动。进入大学后,很多人第一件事就是成为一名志愿者,把“张妈”那份志愿服务精神传承下去。对此,张彦杰欣慰地说:“这份爱心接力棒有那么多‘小暖兔’继续传递,我这辈子就不白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