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生态周刊

“塑”尽其用助力“塑”战速决

本报记者 王菡娟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6月08日   第 05 版)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环境日的全球主题是“塑战速决”,呼吁全球为防治塑料污染制定解决方案。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已逐步探索出塑料污染治理的中国方案,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塑料污染治理体系,为全球塑料污染治理作出了积极贡献。

全球每年生产约4.3亿吨塑料

“人类每年生产约4.3亿吨的塑料,其中三分之二在短暂使用后就会变为废弃物;目前只有不到10%的塑料被回收,剩下的90%通常在一次性使用过后就被掩埋、焚烧或倾倒;世界上40%的垃圾被焚烧,其中12%含有塑料;超过90%的鸟类和鱼类的胃里都有微塑料;预计在未来20年内,塑料产量还将翻倍,塑料污染所带来的社会经济成本每年高达6000亿美元……”

2023年环境日前夕,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其公众号上公布这样一组惊人的数据。

作为一种耐用且用途广泛的创新材料,塑料的出现的确给人类生活带来了诸多便捷,并成为维持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材料之一,但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废弃塑料对于人类和地球的健康而言,都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塑料污染的本质是泄漏在环境中。在自然的状态下,需要数百年甚至上千年才能完全降解,将对全球土壤环境、水生态环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带来长期不利影响。”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德元表示。

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预计,每年有1900万至2300万吨塑料垃圾被倒入水生生态系统,到2040年,进入水生生态系统的塑料垃圾量可能达到每年约2300万至3700万吨。

塑料污染是否可以终结?

答案是肯定的。当天,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其公众号发表文章强调:终结塑料污染是可能实现的,大众对塑料污染采取行动十分重要,而且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转向全生命周期法,以终结塑料污染、创建循环经济。

提高回收率 “塑”尽其用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近年来我国塑料的消费量也在持续增长。数据显示,我国塑料废弃物年产生量超过6000万吨。

作为塑料生产和消费大国,我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塑料污染治理工作。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从废塑料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到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塑料垃圾清理治理,从一次性餐盒治理到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治理,我国塑料污染治理的能力一直都没有停止过,也逐渐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塑料污染治理体系,积极构建覆盖塑料设计生产、流通、消费和回收处置的全链条管理体系。

根据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再生塑料分会发布的中国再生塑料行业发展报告,2021年我国废塑料产生量约为6200多万吨,其中材料化回收量约为1900万吨,回收率达到31%,是全球废塑料平均水平的1.74倍。

回收后的塑料还能发挥哪些作用?

依托庞大的塑料工业,我国建立起完善的废塑料再生利用体系。根据调查数据,在我国从事废塑料回收和再生利用的企业数量超过了1.5万家,从事废塑料回收利用工作的从业人员规模约为90万人。

目前,再生塑料在纺织、汽车、包装、消费类电子、农业、建筑建材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几乎覆盖了从花盆、垃圾桶等低价值产品到家电、汽车等高价值产品大多数塑料工业领域。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外卖餐盒回收后也有大用途。此前,美团青山计划联合晨光打造的国内首款碳中和文具正式上市。回收后的外卖餐盒,经由集中处理后变成了精美的笔盒、记号笔以及中性笔。其中,每支中性笔可减少约2.3克原生塑料使用,深受市场青睐。

突破回收瓶颈 从软塑入手

尽管回收率已居世界前列,但业内人士依然在为“塑”尽其用而努力。

“我们也应清醒看到:仍有将近70%的废塑料被填埋或焚烧,这其中包含了大量软质塑料,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也为生态环境带来了相当大的威胁。”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李景虹表示。

据介绍,软质塑料包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塑料袋、快递袋以及食品日用品的软质包装等等。据估算,2020年,我国用于生产塑料包装4500万吨原材料中,用于生产塑料软包装的塑料原材料超过2000万吨,占比超过44%。

“加强软质塑料的回收利用、进一步提高废塑料的高值化利用水平迫在眉睫。”今年“两会”期间,李景虹呼吁。

李景虹建议,要完善回收体系,实现废弃塑料应收尽收,制定行业标准,提倡易回收利用的塑料制品设计;构建软塑再生利用体系,探索商业运作模式。

由和绿色再生塑料供应链联合工作组(GRPG)和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再生塑料分会牵头,多家单位共同发起的“软塑新生”项目于2022年底正式启动,这为实现塑料软包装的闭环高值化利用,为塑料循环经济发展探索出崭新的模式。

根据项目组设定的工作计划和目标,项目分为四个阶段,通过开展专项试点、示范、复制推广等工作,预期到2025年,实现年回收塑料软包装5万吨。

李景虹还特别强调,要倡导绿色消费,提升公众文明素养。社会公众是软塑制品的主要消费群体。建议深入社区开展居民宣教活动,减少不必要的塑料消费,鼓励消费者采用环保的替代品。

公众参与 “袋”我回家

“小朋友,这个塑料袋是可以重复使用的,可以用来装家里用过的塑料软包装,然后再交给我们进行再生利用。”环境日当天,上海田强环保集团的工作人员在社区开展了“小手牵大手”的“软塑新生”宣传活动,吸引了不少小朋友和社区居民前来参与。

作为“软塑新生”项目的参与单位之一,上海田强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喜超告诉记者:“看到生活中这么多废塑料垃圾被丢弃,造成资源浪费,很是心痛,希望能通过这样的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废塑料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减少塑料垃圾对我们生活和生态的影响。”

数据显示,从去年10月份开始,公司在社区走街串户开展多样化宣传活动,合计宣传活动68场,发放“软塑新生回收袋”1.5万多个,回收量3932吨,相当于减少碳排放12582.4吨。

无疑,在促进塑料循环利用的过程中,公众的力量不容忽视。

在北京,主题为“一起来打卡,为地球‘减塑’”活动环境日当天也在多个社区开展。

“我们通过宣传讲解塑料回收的价值意义,并对可回收的软塑料类型进行科普,还赠送小礼品,引导居民现场注册,为地球‘减塑’贡献力量。”北京广利福源业务负责人曾阔告诉记者。

据介绍,公司在不断深入社区开展宣传活动的同时,回收员还通过上门回收和驿站回收两种形式,同步向居民发放软塑回收袋及宣传材料、讲解软塑回收知识。截至目前宣传活动辐射人群超30万人,仅今年5月回收的软塑料已超53吨,回收量提升了约10%。

在杭州桐庐,为期6个月的“全价值链模式治理塑料污染项目”桐庐社区试点工作圆满完成,项目运行期间两个社区居民共回收45.5吨塑料制品,回收率从2022年11月的30%上升到5月的90%。项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居民回收塑料的意识从4分上升到8分,回收意愿显著增强;线下走访调研表明,居民对回收渠道和回收方式知晓度在90%以上,基本能够自主完成回收。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塑料污染防治正朝着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转变,这也坚定了我们循环利用塑料的信心。”桐庐县副县长孙叶华表示。

“未来我们将在前端,不断推进多场景、多形式的宣传活动,提升居民环保意识和参与度。同时在服务和处理端,对回收、运输、分拣、打包等各个环节进行不断优化,促进塑料的规模化、标准化、无害化回收,实现资源利用的高效化。”曾阔说。

2023-06-08 本报记者 王菡娟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4705.html 1 “塑”尽其用助力“塑”战速决 44,705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