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行业事关民生、事关消费,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促进社会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作为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当下,我国人民群众对文化休闲活动的需求不断增加,文化旅游已成为许多中国人的重要消费方式。随着扩大内需战略的大力推进,文旅行业要紧跟时代变化,发挥自身优势,加快恢复发展步伐、转型升级,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为经济发展添砖加瓦。
日前,受中共中央委托,民盟中央调研组在湖南和浙江等地围绕如何优化政策与体制机制,深化文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展了2023年度重点考察调研。我作为调研组一员,通过实地考察、开展座谈、专题会议等,深入思考有效促进恢复和扩大消费相关问题。
调研组调研了湖南雨花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详细了解其运营模式、合作机制、游客反馈等方面的内容。非遗馆“以文促旅,以旅兴文”,在全国率先采用云上VR全景技术,将线下展会送达云端,另外,与电商平台云上互通,展览与销售相辅相成,带动文旅消费。此外,调研组考察了位于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姜畲镇青亭村的华银生态园,并召开文旅企业家座谈会,深入了解文旅消费情况、农业文旅新业态,学习杭州非遗文化旅游数字化改革先进经验。
近年来,我国文化旅游业发展迅速。大量的文化景点、丰富的文化底蕴为游客提供了独特而多样的体验。文化旅游也对当地经济有积极影响,能够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周边地区基础设施的发展。目前,我国城乡文化和旅游市场体系仍处于“合而不融”的状态,需要创新理念、推陈出新,提供包括非遗旅游、艺术旅游、体验旅游、创意旅游等多元化服务。
文旅融合发展是促进我国消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大战略的组成部分。政府可通过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促进文旅产业的初创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应该是高质量和多样化的,需要提高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吸引更多的消费者。鼓励文化旅游经营者升级服务和设施。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景区可开发虚拟现实旅游、移动应用等,提升游客体验;鼓励不同地区的文旅单位进行跨区域合作,助力文旅区域融合,促进异地资源调配与经验共享。
文旅多业态融合发展为行业提供新动能,带动周边产业发展,促进从业人员就业,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非遗传统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方式,形成了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局面;采用“文旅+教育”的形式,打破文旅与教育的边界,实现双赢甚至多赢的新格局。乡村旅游能够带动农民致富,促进农村发展,是文旅的重要领域。通过产业融合,既满足了游客的物质文化需求,又释放了其文旅消费能力。本次调研成果丰硕,获取了宝贵的一手资料。调研组下一步将充分梳理吸收此次调研成果,力争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为促进文旅消费出主意、想实招。
(作者系玉泉智库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中丹学院院长、欧洲科学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