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22年发布了《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指出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全面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坚强支撑。
近年来,我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取得了较大成就,统一的市场规则逐步完善;破除行政垄断和市场垄断成效显著;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充分激发。主要表现在:国内市场规模容量不断培育发展强大,对全球企业、资源展现强大吸引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不断取得进展,最新的营商环境国际排名大幅提升;市场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不断发挥作用,生产要素配置不断优化,商品服务流通的体制机制畅通加强,制度性交易成本不断降低;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不断发挥作用,支撑统一大市场作用不断增强;制度型开放不断加强,有效利用全球要素和市场资源,推动了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更好联通。
但与此同时,我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要素市场方面存在要素流动不通畅、配置效率不高的问题;产品在地区之间贸易成本和流动成本高,存在贸易壁垒。主要表现在:产品在地区之间的流动成本特别是物流成本较高,2022年我国物流总费用17.8万亿元,远高于世界各国;产品在各地区之间的贸易成本比较高。在城乡和区域差距下,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存在要素错配现象,地区资本的回报率还存在较大差异。此外,劳动力流动成本较高。劳动力在省内跨省迁移成本较高,大城市的劳动力进入壁垒较高。城乡劳动力流动差距加大。我国城乡之间劳动力的平均迁移成本有所下降,但是劳动力迁往城镇地区的成本整体高于迁往农村地区,且农业户籍劳动力的迁出成本均高于非农户籍劳动力。
畅通国内市场对我国扩大内需战略的实施、应对外部经济的冲击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一,降低地区之间的贸易成本对全国经济有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第二,人口迁移成本的降低对我国经济增长有明显的改善。因此,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对我国现代化的建设特别是对扩大内需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要进一步降低地区之间的贸易成本,特别是降低我国地区之间的物流成本。我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一直很高,近几年虽然在降低物流成本方面举措不断,但仍然远高于世界各国。
要利用数字经济来打破贸易保护,畅通地区之间的贸易。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迅速,2022年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41.5%,增长速度在全世界处于领先。发展数字经济不仅可以为我国货物和服务在地区之间的流动提供便利,还可以显著降低库存成本,从而降低货物贸易成本。
要切实降低地区之间的劳动流动成本,为劳动力的流动提供便利条件。首先,要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东部发达地区的户籍制度需要进一步调整,为劳动力的流入提供便利条件,中西部、东北三省则需要为劳动力的流出提供便利条件。第二,要为人口流动提供保障机制。要加强基本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障制度的一体化建设,为人口在地区之间的流动提供保障。三是为跨地区灵活就业的新业态人员提供社会保障服务。
要深化区域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要在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推进乡村振兴,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缩小城乡差距。这就需要落实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促进土地有序流动,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合法土地权益,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
要进一步坚持高水平的改革开放,国内大市场要有效利用全球要素和市场资源,使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更好联通。要增强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中的影响力,提升在国际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数量经济与数理金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