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慈善周刊

奏响“进行曲”孕育“新希望”——

委员把脉支招乡村振兴结对帮扶

本报记者 赵莹莹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6月13日   第 09 版)

民政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近日印发《全国性社会组织、东部省(直辖市)社会组织与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结对帮扶名单》的通知,凝聚社会组织力量,更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为乡村振兴引水赋能。

结成“对子”后,社会组织如何更好地发挥促进作用?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多位全国政协委员、业内专家学者道出了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

注重释放“她力量”

眼下,乡村振兴正在成为我国社会组织持续发展的广阔舞台。

在梳理《全国性社会组织、东部省(直辖市)社会组织与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结对帮扶名单》时,记者发现,共计274家社会组织“榜上有名”,服务涉及教育、健康、生态、社会救助等多个领域。

当各种社会资源进一步向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聚集,如何在引入“活水”的同时提升自我“造血”能力?

俗话说,妇女能顶半边天。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妇联兼职副主席陈中红认为,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农村妇女在其中至关重要。而动员农村妇女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提高农村妇女参与乡村治理的素质和能力,是在“五社联动”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下社会组织的重要工作。

民政部、国家乡村振兴局日前印发的通知中提到,要针对乡村振兴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开展社会组织乡村行活动,搭建项目对接平台,促进帮扶项目落地实施。

“在我国一些农村地区,留守妇女从事种植养殖农业生产、经营着民宿和农家院,她们是乡村社区的建设者、乡村经济发展的参与者,也是乡村文化的创造者。”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陈中红觉得,发挥女性力量为乡村产业赋能,有许多值得社会组织挖掘的地方。

近年来,在全国妇联带动下,天津市妇联创建了各类“巾帼农业示范基地”。以天津市农业发展巾帼促进会为例,聚集起涉农区的优秀女性和农业专家,不仅可在技术、政策等方面提供咨询帮助,还发展出“巾帼好品牌”,进一步增强了农业示范基地带动作用,鼓励女性参与到乡村振兴战略当中。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副教授王晓莉认为,各地妇联和乡村妇女组织是乡村社会力量的主体,在增强社区自治、提供公共服务、创新乡村治理、激发村庄活力、回应村民需求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广东韶关,返乡女能人吴秀兰发起绿芽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打造生态农业;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美德村,吴凤英带动当地留守妇女创业就业……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无数‘她力量’‘她智慧’正在走出一条具有当地特色的乡村振兴新路子。”王晓莉建议,社会组织在结对帮扶时,将工作触角延伸到村庄和社区的各个角落,最广泛地把农村妇女动员、组织起来,创新妇女参与和美乡村建设的方式,为乡村振兴增添生力军、注入新动能。

立足特色育人才

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如何凝聚各方面力量,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献智献策?

通知提出,要引导社会组织结合自身优势和工作实际,立足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资源禀赋和基础条件,有针对性地开展产业、就业、教育、健康、养老、消费帮扶或多样化帮扶,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科技类社会组织可在科技兴农方面发力;环保类社会组织可聚焦乡村环境治理;文化类社会组织可在引领农村新风尚方面使劲。”第十、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院长王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结对社会组织在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仍有较大服务空间,要结合当地需求进行自我优势评估,找准差异化方向,继而发挥资源配置、公共服务等功能,实现精准发力。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代村,如今已成为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乡亲们的生活像“芝麻开花节节高”,一幅“北国江南”村居画卷尽现眼前。

20余载扎根乡村,全国政协委员,代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王传喜对于推动乡村振兴有着自己的思考。他认为,乡村振兴没有照搬照套的模式,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要因地制宜、因村制宜,结合自身特色,找到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尽可能延长产业链,依靠自己的力量端牢饭碗,让更多人共享发展成果。

“乡村要振兴,产业要先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乡村人才队伍是关键。人才得到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才会更有底气。”激活乡村内生人力资源效能,王传喜建议加大力度培养乡村本土人才,鼓励有想法、有能力的返乡青年投身农业新业态、新产业建设,让他们更接地气、掌握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在发展的道路上当好乡村振兴“领头雁”。

采访中,记者发现,名单上的多家社会组织与王传喜的想法不谋而合,都在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助力高素质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创新创业带头人的有效培育,帮助人才扎根乡村、赋能乡村。

在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看来,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支撑。他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建议设立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专项基金,完善农村经济带头人激励机制。

“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农村经济带头人是乡村人才的关键少数。”刘永好表示,农村经济带头人包含了乡村基层治理者、乡村产业经营者、新型农业经营者等主体,加强对这类群体的培育,是撬动乡村振兴的有效支点,体现了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

数字赋能添活力

近年来,我国数字乡村建设高速推进,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截至2022年底,5G网络覆盖我国所有县城城区,实现“村村通宽带”“县县通5G”。

有了这一保障,通知明确提出,各全国性社会组织业务主管单位、民政部门、乡村振兴(协作)部门要利用政务服务网、政府服务App和“耘公益—社会组织乡村行”微信小程序等信息化手段,推动结对帮扶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

记者获悉,自2019年起,阿里巴巴先后派出27位“乡村振兴特派员”和220位“乡村振兴技术官”扎根农村,探索实践“互联网+乡村振兴”新模式;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彭阳县建成“互联网+城乡供水”,实现了从水源地到水龙头的全链条自动运行,农民拿出手机,轻点一下屏幕,清澈的自来水就流入自家小院……从目前的数字乡村实践可以看到,数字技术正在乡村治理、农耕养殖、产业发展、农民生活等众多场景得到应用。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朝阳区政协副主席连玉明认为,数字乡村建设有利于实现乡村管理数字化、便民服务智能化、社会治理精细化,“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全面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和治理效能”。

鉴于数字赋能是当前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连玉明建议,在条件较好的乡村优先布局和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夯实数字乡村发展基础;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农村深度融合,加快城乡数字要素流动;建立统一的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实现涉农数据深度共享。

“数字乡村建设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有了高层的战略重视,以及当地政府和数字化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积极推动,数字乡村建设正在与地方实际和发展模式深入结合,走出一条中国式的农业农村现代化之路。”王名表示,目前在社会组织领域,已有不少机构推出了乡村振兴类公益项目,如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支持举办的全国区域性助力乡村振兴专场活动、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发起的“活水计划——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基层社会组织赋能行动”,“在乡村,见未来。社会组织与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结对发展,这样的未来一定很美。”王名说。

2023-06-13 本报记者 赵莹莹 奏响“进行曲”孕育“新希望”——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4961.html 1 委员把脉支招乡村振兴结对帮扶 44,96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