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慈善周刊

我国互联网慈善每年参与人次超百亿——

公益慈善数字化“喜忧参半”

本报记者 赵莹莹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6月13日   第 10 版)

随着国家“数字中国”战略的深入实施与产业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数字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日益普及。公益慈善数字化是也是数字时代公益慈善发展的必然趋势。

近期,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等发布了《2023年公益组织数字化洞察报告》(简称《报告》)。 其中中国社会保障学会慈善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民生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谢琼带领团队于2022年向网民和慈善组织进行随机调查,访谈数家公益平台和第三方机构相关负责人。其调研内容在《报告》的“现实审视”部分呈现了当前公益慈善数字化的现状。

在数字化浪潮的助力下,2017年至2019年,我国通过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筹集的善款每年增长率都在20%以上。据统计,目前全国每年关注、点击和参与各种网络慈善活动的人次超过百亿。 2015年至2021年,“99公益日”每年吸引五六千万人次和三四十亿元捐款,同时还带动万余家企业支持公益项目。2014年以来,通过个人大病网络求助平台为个人募集的大病救助资金更是超过1000亿元。

数字化工具的应用也迅速提升了公益慈善领域的效率。满天星青少年公益发展中心是一家专注于乡村儿童阅读推广的教育类公益组织,通过各项数字技术资源,该机构让18万余个亲子家庭与学生,实现在线阅读打卡,让更多人关注并投入更多资源共同改善乡村儿童的阅读现状。

虽然数字化为公益慈善行业带来了新的气象与动力,但总体发展的滞后、缓慢也不容小觑。首先,目前公益慈善行业的数字化实践程度远远落后于其他行业;其次,公益慈善数字化本身还面临许多难题,如缺少数字化人才,组建数字技术团队进行数字化建设难度大等。

一些大型公益机构的数字化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但如果观察整个公益行业,却又会发现数字技术应用程度参差不齐。内蒙古自治区一家志愿服务公益机构的负责人说:“偏远地区的社会工作相关工作人员,办公自动化的掌握情况相对差一些,一个网盘的使用操作,也得手把手教。”广东省一家助学类公益组织的负责人也表示:“使用数字化工具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数据没法打通、权限管理设置复杂等困扰。”

《报告》介绍,近年各项法律政策已为公益慈善数字化构建出一个可供遵循的基本法律政策框架,但法律体系完善和实际落实都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目前法律没有对网络募捐信息平台的性质和权责作出明确界定,触发平台积极性的力度不够;二是慈善法尚未对个人网络求助作出规制;三是在监管方式上,目前重点还集中在传统的行政和司法手段上,还不能完全应对数字化运作环境“虚拟化”的特殊性。

公益慈善领域的数字化发展是必然趋势,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认为,通过互联网参与公益事业更便捷,全链条、数字化的捐赠更清晰,目前我国互联网公益的规模、效率、创新、贡献等都走在了全球前列,仍广泛存在透明度不够、社会信任不强、组织数字化程度不高、数字生态不完善等现象。他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建议,充分发挥大平台的“龙头”作用,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创新推动行业数字化,讲好中国公益故事,持续提升海外影响力。

2023-06-13 本报记者 赵莹莹 我国互联网慈善每年参与人次超百亿——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4969.html 1 公益慈善数字化“喜忧参半” 44,969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