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韩冬 通讯员 郭健)“去年5月1日,正式施行《四川省现代农业园区条例》。该条例成为全国唯一一个省级层面农业园区条例,为推动园区规范化建设管理提供法治保障。”“全省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7个,数量居全国第二。”“截至2022年,全国省级园区内农民实现人均可支配收入2.59万元。”……6月7日,在四川省政协“推进更高水平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专题协商会上,省农业农村厅负责同志通报的全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情况,让参会的省政协委员、政协智库专家纷纷点赞。
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决策,也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发展目标。为此,省委、省政府、省政协把“推进更高水平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作为重大协商议题,纳入《2023年协商计划》。会前,省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会同省直有关部门,深入攀枝花、巴中、内江、自贡、眉山等地实地调研,同时,发动9个市(州)政协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不同角度认真开展同题调研,截至会前已收集了16篇高质量意见建议。
会上,省政协委员、市(州)政协代表、专家学者与省直各部门负责人再次齐聚一堂,面对面展开交流协商,共同为推进更高水平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助力农业强省建设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出谋划策。
园区的核心竞争力,产业是基础,品牌是关键。如何聚焦优势特色,擦亮“川字号”金字招牌?
魏渠河委员建议,突出特色高效农业的比较优势,围绕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从省级层面加强产业规划和统筹,着力在二、三产业上优化布局,形成区域产业特色和差异化发展。同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从已确定的100个“川字号”特色农产品品牌中选择20个左右进行重点培育、重点宣传,提高在全国的市场竞争力。
“甘孜拥有‘碧水、蓝天、净土’原生态优势,应发挥高原特色产品的品牌、品质优势,精心打造高原特色农(牧)产品品牌。”甘孜州政协相关负责人认为,应加快优化高原林、种、养业结构,提升园区绿色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实施“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战略,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分层级类别打造区域品牌集群;加快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培育园区产品竞争优势。
“现代农业园区一定是科技支撑能力强的园区,这也是我们园区发展必须突破的关键环节。”来自川东丘陵地区的达州市政协、巴中市政协相关负责人在谈及如何以科技赋能园区发展的问题时呼吁,加快研发推广适宜盆周丘陵山地作业的农业机械,并在各级农业产业园区大力培育多元化、多层次、多类型的专业化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弥补丘陵山区主体少、规模小和带动弱的短板。
如何充分调动各类经营主体活力,推动农民共同富裕?
张强委员呼吁,持续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三社融合发展,支持供销社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建设全省农产品现代流通网络。
眉山市政协相关负责人则建议,在现代农业园区内试点探索具有四川特征的基本制度稳定、新型主体多样、带动小农共富的现代农业经营方式,突破“人、地、钱”发展瓶颈,促进新产业、新业态、新农村发展步伐一致。
“各位委员、专家提出了很多真知灼见,我们将充分采纳,认真归纳梳理、逐一深入研究,切实转化为政策成果、工作成果。”听完各方发言,参会的省政府副省长胡云表示,四川将聚焦目标任务,推动园区规模“做大做强”;聚焦品牌建设,推动园区产业“特色发展”;聚焦三产融合,推动园区建设“链条完备”;聚焦经营主体,推动园区兴农“联结紧密”;聚焦科技赋能,推动园区发展“创新驱动”,以更实的成果让人民群众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