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生态周刊

藏在“山水间”的课堂开讲了

本报记者 鲍蔓华 通讯员 赵伊丽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6月22日   第 06 版)

“今天我们邀请到中外环境教育专家、中德乡村可持续发展合作项目代表等相聚‘零污染村’,就乡村环境治理话题展开交流分享。”6月14日,2023年乡村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研讨交流活动在宁波市奉化区大堰镇箭岭环境学习中心举行,这是箭岭环境学习中心投用后的首场高端研讨交流会,也是中心启动以来开讲的“第一课”。

宁波市奉化区大堰镇,是全国首个生态环境教育特色小镇。这里森林覆盖率达77%,是重要饮用水源保护地。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2020年,生态环境部宣教中心与奉化区人民政府,启动了全国首个生态环境教育特色乡镇试点项目,以大堰镇作为试点区域,通过推进乡村生态环境教育,探讨生态环境教育作为“两山”转化路径的模式与经验。6月5日,箭岭环境学习中心的投用,成为大堰镇推进生态环境教育特色乡镇建设、探讨环境教育融入美丽乡村建设业态的又一创新尝试。

藏在深山里的箭岭村,很小,全村户籍人口1400多人,常住人口仅300多人,但箭岭村要做的却是件“大事”——将在箭岭环境学习中心里,接待来自全国的学生,传播垃圾分类、生态环保、循环经济等绿色理念,成为大堰镇乃至宁波市集中展示“两山”转化生动实践的重要窗口。

作为一个全山区乡镇,大堰镇何以成为生态环境教育“样本”,这个藏在“深闺”的箭岭村,又何以在全国学生面前“开讲”山水间的课堂?

答案源于殷实的“绿色家底”。

在这个浙江省第一个“零污染村”内的酵素工坊,存放着的40余只塑料大桶一年可以“吃”掉5吨厨余垃圾,生产环保酵素15余吨;在村里每月举行的“环保集市”上,村民们拿着烟壳、旧衣物、塑料瓶等,可以兑换纸巾、牙膏等日用品。自2017年起,大堰镇在箭岭村先行试点探索“生物酵素+环保集市+志愿协会”垃圾分类模式,实现厨余垃圾利用率达100%,出村垃圾减少90%,当地还组建了一支以箭岭志愿者为主体的特色讲师团,常态化开展酵素制作等知识培训。今年以来,已累计开展培训6期;同时,遴选了40名环保解说员,采用现场宣讲、线上互动模式,鲜活展示“零污染”发展模式为农村生活带来的积极变化。2021年以来,累计覆盖人数130批、6000余人次。

与此同时,大堰镇铁腕推进“工业企业关停搬迁”“厕所革命”“治水治污”环境整治等攻坚战,累计关停搬迁各类企业180余家,取缔嫩竹造纸作坊350余家,关停养猪场68家,关停漂流点3处,让绿水青山这份得天独厚的“绿色家底”更加殷实。

大堰镇是奉化唯一的全域山区镇,也是宁波酵素农业最大的试验基地。据大堰镇党委书记王盛介绍,去年,大堰镇酵素农业实现总体经营性增收33.95万元,带动农户再就业80余人,不仅成为当地农业产业提质增效的可靠路径,也是这片绿色土地持续探索“两山”转化的生动实践。现今,大堰全新推出了“厨余垃圾搜集—自然发酵—生态还田”模式,推动了垃圾分类和堆肥制作的有机结合,至今已有85吨堆肥实现生态还田;同时,当地还把生物酵素技术的应用贯穿农产品生产全周期,创新推出“酵冠自然”“箭岭良耕”品牌。

“家门口”的“绿水青山”成为货真价实的“金山银山”,大堰镇的实践远不止于此。每逢周末,络绎不绝的游客在这里找到了“绿色”乡愁,去年,全镇累计接待游客67.5万人次,留宿12.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1.3亿元;充分利用生态资源,发展高山中药材种植项目,种植高山灵芝35亩,亩均收益达3.8万元……

“生态环境好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都是受益者,他们的故事,就是最好的案例。”王盛说,大堰镇希望通过政府引导和多元介入,进一步激发生态环境教育特色小镇发展的活力,吸引更多的人走进乡村,接受亲近自然的生态环境教育,体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目前,大堰村研学旅游服务中心、箭岭门楼改造工程、乡村美术馆等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一中心两基地”为框架的自然教育培训网络基本形成……一路自带“绿色基因”的大堰镇,正以全国首个生态环境教育特色小镇试点项目为牵引,以“生态环境教育+”为路径,探索生态旅游、生态农业、文化创意、体育休闲、数字科技等产业融合路径,持之以恒推进绿色发展,做深做实“后半篇文章”,实现“绿水青山”与“共同富裕”相得益彰。

2023-06-22 本报记者 鲍蔓华 通讯员 赵伊丽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5432.html 1 藏在“山水间”的课堂开讲了 45,432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