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生态周刊

宁夏探索以微生物技术助力修复盐碱地——

昔日“白霜滩” 今日“丰产田”

本报记者 范文杰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6月22日   第 06 版)

一千多年前,唐代诗人韦蟾在《送卢潘尚书之灵武》中描述了宁夏一带的景致: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宁夏有“塞上江南”之美誉,自古因引黄灌溉而兴旺。然而,受长期大水漫灌和部分地区排水不畅等影响,宁夏引黄灌区一度出现较为严重的土壤盐渍化问题。

“夏天水汪汪,冬天白茫茫,旱了收蚂蚱,涝了收蛤蟆”。盐碱地一度被称为土地的“绝症”。农业农村部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在改良后盐碱地上种植的水稻,平均每公顷产量可达6吨。如果全球盐碱地能多利用1%,相当于世界粮食增产5000万吨,按人均占有400公斤计算,能够满足1.2亿人一年的用粮需求。

2013年,宁夏开始实施大规模、系统性盐碱地治理工作。近10年来,科研人员围绕土地资源开发与盐碱地改良等领域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利用微生物技术修复盐碱地,促进盐碱地综合利用和产能提升,让昔日“白霜滩”逐渐变身为肥沃的“丰产田”。

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李凤霞是此项技术的带头人。近日,在银川市西夏区芦花台园林场的一栋设施温棚内,李凤霞早早来到微生物实验室,接种她精心培养的一批功能微生物,并仔细记录接种了微生物菌剂的苜蓿生长情况。

“这都是我和团队成员从盐碱地不同植物根际土壤、根内分离筛选出来,用于研发盐碱地微生物菌剂产品和盐碱地土壤修复的。”指着眼前瓶瓶罐罐中的微生物,李凤霞向记者介绍,盐碱地改良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也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过去,主要以大水漫灌和暗管排水等灌排措施、起垄与覆盖等耕作和农艺措施、酸性物质或钙基产品等化学调理剂进行改良盐碱地。近年来,随着微生物研究技术的发展,利用微生物对盐渍土进行治理修复也受到广泛关注。

记者看到,每个花盆上都详细标注着接种的微生物菌剂编号,不同微生物对作物生长的作用大小不同。李凤霞告诉记者,接种微生物菌剂,可增加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功能多样性,能够有效改善土壤根系的微环境,促进作物根系生长,帮助作物吸收养分,提高作物对盐碱胁迫的抵抗力,从而实现盐碱地作物出苗保苗和作物产量的提高。

2022年,李凤霞团队在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高庄乡东风村利用土壤微生物配施有机物料修复盐碱地种植高粱60多亩,试验示范田土壤盐碱程度得到了明显改善——土壤全盐含量由种植前的0.5%降至0.3%以下,出苗保苗率由60%提升到90%以上。

“我们同时种植的高粱秸秆和籽粒亩产量分别由832公斤和440公斤增加到1611公斤和752公斤,饲草和籽粒产量分别增加93%和70%以上,亩均纯收益增加300元以上。”说到有效利用土壤微生物后的成果,李凤霞很是开心。

问及该技术未来的前景,李凤霞说,中国目前盐碱地面积约15亿亩,其中可利用的盐碱地约5亿亩。假如将来通过科学合理改良,唤醒这一“沉睡”的资源,可有效提高土地生产力,实现耕地资源扩容、提质、增效。

2023-06-22 本报记者 范文杰 宁夏探索以微生物技术助力修复盐碱地——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5434.html 1 昔日“白霜滩” 今日“丰产田” 45,434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