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民意周刊

回应政协委员建议,发挥责任规划师作用

北京朝阳小微空间改造增活力

本报记者 贾宁 摄影报道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6月26日   第 07 版)

双井街道“井点”小微空间(改造后)

双井街道“井点”小微空间(改造前)

一座城市该如何在时光流转中保持活力?这既关乎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是首都北京从“增量扩张”到“存量更新”转型中解答的时代之问。

探访北京市朝阳区小关街道惠新西街小区、小关街道安苑路街角、常营乡“玫瑰童话花园”、南磨房乡南新园东小区、双井街道“井点”、太阳宫乡芍药居北里,朝阳区“绣花针式”的功夫活取得了实效。改造更新工作让原来处在老小区、旧商圈,无人问津的“边角地”“零散地”“撂荒地”“腾退地”,完美蜕变为百姓散步、休憩、聊天、聚会的公共活动和社会交往区。

在朝阳区城市更新的主体工作框架下,城市小微空间的更新工作虽然体量小、方向多、工作杂,但也呈现出“以点带面”“星火燎原”的特征。

如何才能“持续深耕,持久发力”?真正让城市微更新的“针灸疗效”多点联动?在今年北京市朝阳区政协全会期间,李秋雪委员提交了《关于深耕朝阳区小微空间治理的建议》的提案。

李秋雪建议“小”题“大”作,充分激活城市更新建设的细胞单元。她说,城市小微空间更新是助推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而社会治理真正的细胞单元必然是回归到人——邻里关系与宜居氛围才是设计的最终归宿,设计只是实现的路径与工具。

她建议注重“大城小事”,关注日常生活的情感触发。李秋雪说,当代城市热衷视觉冲击,缺少感性、诗意和回望的情感营造,而小微空间恰恰是弥补城市情感缺失的重要环节,它在情感体验、空间形态和内在感知中的存在价值,能够重拾人们对于空间最原初和最根本的生理心理体验。

针对委员的建议,北京市规自委朝阳分局积极回应,表示将发挥好责任规划师“桥梁纽带”作用,深入社区明晰群众需求,在有限空间内统筹多目标和多选项,进而多维度、最大可能地满足群众需求;以基层社会提质增效为出发点,引导责任规划师通过开展“规划大讲堂”“规划下社区”等宣传活动,为公众进行规划宣讲、政策解读;在微空间治理改造项目实践过程中,推动责任规划师作为“规划管家”,提供“陪伴式”服务。

以“微笑100”全龄友好公共空间改造为例,小关街道责任规划师秉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的理念,将居民意愿充分纳入设计方案中,利用1900平方米的公共空间,不仅为居民提供了全龄友好的休闲空间,还解决了隐患突出的交通问题。

南磨房乡围绕构建“宜居、宜养、宜乐、宜游、宜业”社区,让金蝉南里旧貌换新颜,凌乱的楼间公共空间变成全龄友好的活动场地,杂乱废弃的地下空间变成开展文化活动的多功能友好场所。

而亚运村街道则将面积不足500平方米的两层闲置建筑改造为新型社区中心,在解决安苑里社区办公诉求的同时,提供一处市民可观览、可休憩、可交流、可活动的街道会客厅。

总的来看,责任规划师、属地政府、居民与社会合作方形成了良好的协作机制,切实打通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公里”,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更宜居、更开放、更具活力的新朝阳正在释放魅力。(本报记者 贾宁 摄影报道)

2023-06-26 本报记者 贾宁 摄影报道 回应政协委员建议,发挥责任规划师作用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5497.html 1 北京朝阳小微空间改造增活力 45,497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