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北、黄淮地区尤其是京津冀地区进入“烧烤”模式。与北方高温难耐相反,华南、江南等地连续出现多轮强降雨过程,6月20日以来,广东、广西、湖南、江西等地16条河流发生超警洪水。
为何北方地区会出现如此迅猛的高温天气?高温持续“烧烤”北方,强降雨“盘踞”南方,原因为何?对此,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原气象服务首席专家朱定真进行了解读。
北方“一片火热”原因为何?
“近日北方地区出现的连续性高温天气,属于极端天气。”朱定真点出了两个“破纪录”:北方6月最高温度纪录和最高温度持续天数纪录。
对此次极端天气出现的背景,朱定真分析:一是在大陆暖高压控制下,下沉气流造成下沉增温效应,日照强烈,气温升高;二是目前已进入夏至节气,太阳直射北半球,白天光照时间长,有利于高温的持续或热量积蓄;三是在整个暖高压的前部有一个低压槽在阻挡暖高压东移,而且暖气团比较强大,持续时间较长;四是白天相对湿度偏低,大约在30%-40%,空气较干燥。
“所以,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大陆高压控制下的天气。多重背景配合作用之下,形成了非常强的高温天气。”朱定真说道。
事实上,遭受高温炙烤的不只是中国,今年夏天以来,北半球多地面临高温考验,北美和欧洲很多国家纷纷“喊热”。朱定真表示,多重因素叠加导致今夏高温极端天气频繁。从天气预报气象卫星云图上可以看到,副热带暖高压控制的北半球区域,一片红。“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全球气温逐年攀升;二是厄尔尼诺加剧全球气候异常,助推全球变暖增温。”
“为什么北半球这一次副热带高压能够如此强盛,并且维持时间较长,更多的原因还要根据之后的气候变化趋势和相应数据进一步分析。”朱定真说。
厄尔尼诺现象惹的祸?
“6月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明显上升,目前已进入厄尔尼诺状态。”朱定真介绍,厄尔尼诺是太平洋赤道中东部海域水温异常升高引起的一种气候现象。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异常天气气候事件强度更强、时间更长、影响更为显著,此轮厄尔尼诺的出现,将继续影响区域或全球的气候异常。
不过,朱定真表示,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气温的影响有一定的滞后性,因为它的区域和我们相隔近千公里,影响会在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逐渐显现出来。所以,此次华北和黄淮地区出现的高压控制的持续高温,不能确定是这次正在形成的厄尔尼诺现象的直接影响。
“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往往会带来暖冬。同时,厄尔尼诺现象还导致我国降水在目前这个时间段出现‘南涝北旱’的情况。”朱定真解释称,目前的副热带高压相对偏南,因而受副热带高压边缘影响的区域也会偏南一些,雨带偏南,造成我国南方地区降水偏多、气候湿热。那么,北方有可能被更多高压气团控制,高温酷热,容易出现“南涝北旱”。
“随着赤道中东太平洋变暖,西边相对偏冷,台风个数也会偏少。所以厄尔尼诺现象出现后,出现暖冬、南涝北旱、台风偏少的可能性增加。”朱定真表示。
极端天气频繁,气象部门预报预警能否跟上?
从6月29日开始,又有高压脊东移而来,北方高温将再度增多增强,长江流域自西北向东南有一次大雨、局地暴雨的强降水过程。
对此,朱定真提醒,高温天气容易导致中暑、热射病等,建议大家尽量减少外出;必须出行时,要做好防晒;户外工作人群尽量避开太阳直射时段工作;要注意休息、补充水分,配合养生调理,做好防暑降温;要做好冷热过渡,有效预防“空调病”。
“对于长江流域,需防范局地强降雨可能引发的洪涝和风雹灾害。”朱定真说道。
朱定真建议,极端天气常态化背景下,要进一步提升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预警能力。“我们的预报预警还应把提前量再做足一些,把精准度再做得更好一些,预报的预警信息发布也要更迅速、更精准、更贴心一些。”
“要加快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形成防灾减灾救灾合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尤其是在预报预警发布之后,以气象灾害预警为先导的防范措施和预案,要及时高效落实,并不断完善。”朱定真进一步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