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生态周刊

从治污为主转向“三水”协同治理新阶段

——《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指标评分细则(试行)》发布

本报记者 王菡娟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7月06日   第 06 版)

5月12日,在湖北省赤壁市江段,“中国环监008”监测船驶向监测点位(无人机照片)。监测人员正在为长江水生态“体检”。新华社发

近日,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了《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指标评分细则(试行)》(以下简称《评分细则》)。

专家表示,《评分细则》的实施意味着长江水生态环境保护从以污染治理为主转向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等协同治理的新阶段,也是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机制的重要转变。

建立“三水统筹”评估体系

据介绍,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范围为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以及甘肃、陕西、河南、贵州、广西、浙江等17省(自治区、直辖市),涉及长江干流、主要支流、重点湖泊和水库等50个水体。

在前期反复研究、科学论证的基础上,聚焦长江流域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兼顾长江源头及上、中、下游特点,从国内外已有应用基础的近200项指标中,筛选出有成熟监测方法的14项,构建了以水生态系统健康为核心,以水生境保护、水环境保护、水资源保障为支撑的考核指标体系,并按河流、湖泊、水库进行分类评价。

其中,河流有10个指标,包括鱼类物种数、重点保护水生生物数量、大型底栖动物物种数、自然岸线率、水体连通性、水生生物栖息地人类活动影响指数、水源涵养区生态系统质量、综合污染状况、汛期污染强度、生态流量达标率。

湖泊有11个指标,包括鱼类物种数、重点保护水生生物数量、大型底栖动物物种数、水华面积比例、水生植被覆盖度、浮游动物群落结构、自然岸线率、水生生物栖息地人类活动影响指数、水源涵养区生态系统质量、综合营养状态、生态流量达标率。

水库有6个指标,包括鱼类物种数、重点保护水生生物数量、水华面积比例、水生生物栖息地人类活动影响指数、水源涵养区生态系统质量、综合营养状态。

生态环境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分党组书记、局长徐翀表示,建立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机制,突出水生态健康和生物多样性恢复,统筹推进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系统保护,是持续有效推进长江流域水生态修复和保护工作的有力抓手,是加快补齐水生态保护短板、推动美丽中国建设进程的重要手段,是贯彻落实长江保护法、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必将对推动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改善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产生深远影响,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抓住水生态问题的“牛鼻子”

“《评分细则》聚焦长江流域突出问题,兼顾各地差异,建立以水生态系统健康为核心,以水生境保护、水环境保护、水资源保障为支撑的指标体系,旨在推动水生态环境保护由污染防治为主向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系统治理转变,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引导各地履行水生态保护修复责任,树立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政绩观,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获得感。”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刘国才表示。

在他看来,指标体系生动诠释系统治理理念。

长江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但仍为“少鱼”状态,根子在于栖息生境遭到破坏,太湖、滇池等重点湖泊蓝藻水华频发,根子在于鱼类、浮游动物等关键种群受损,水生态系统失衡。因此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以维护水生态系统健康为核心,就是抓住了水生态问题的“牛鼻子”,以水生境保护、水环境保护、水资源保障为支撑就是抓住了“症结”,核心指标与支撑指标相互关联,共同构成水生态考核指标体系这一有机整体。

同时,指标体系推动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我国水环境理化指标已经接近或者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但水生态系统严重失衡、重点湖泊蓝藻水华居高不下、生物多样性显著下降等问题还十分突出。在流域统一的工作逻辑和指标体系框架内,要充分考虑各考核水体的差异,针对当前最突出的水生态问题,抓住关键指标,合理确定权重,做到‘一湖一策’、‘一河一策’。”刘国才表示。

亟须加大科技支撑保障

国家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宋永会表示,水生态考核评估作为一项全新的工作,亟须加大科技支撑保障,切实支撑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落地,推动解决长江流域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在宋永会看来,《评分细则》具体应用中,如何能够客观评估各水体生态系统状况,准确识别水生态系统面临的威胁,科学区分各地保护修复责任,还有诸多科学与管理问题亟待解决。

“为全面支撑《评分细则》应用落地,引导地方加强水生态系统健康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推动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需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保障作用。聚焦长江水生态考核评估的具体需求,开展长江重点水域水生态调查监测,摸清水生态‘家底’,掌握长江流域典型水体水生态系统现状特征。同时围绕长江水生态考核评估技术体系的关键参数、关键环节,开展深入研究,支撑水生态考核评估技术体系的完善等。”宋永会表示。

宋永会还建议要强化基础性科技创新,突破重点难点技术瓶颈,激发生态环境科技创新活力,提高技术成果转化成效。“十四五”期间,长江保护修复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为积极应对“十四五”期间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面临的挑战,亟须加快科技创新,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2023-07-06 本报记者 王菡娟 ——《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指标评分细则(试行)》发布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6009.html 1 从治污为主转向“三水”协同治理新阶段 46,009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