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晚,歌手李玟因抑郁症轻生离世的消息引发大众对于抑郁症的讨论。为何也会得抑郁症?如何理解微笑型抑郁症?emo(网络用语中,emotional情绪化的缩写)是抑郁吗?如何帮助周围人走出抑郁?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三科主任李献云进行了解答。
医学上没有“微笑型抑郁症”
提及大家热议的“微笑型抑郁症”,李献云解释称,“微笑型抑郁症”只是公众对于抑郁症在外观上的分类,其实医学上并没有这种类别。
“有些抑郁症患者表现出的是表情愁苦、消极、悲观郁闷,而有些患者则善于在人前表现得一切如常,以微笑示人,实则内心非常痛苦,这种情况,就会被大家认为是患有‘微笑型抑郁症’。”李献云表示,鉴别一个人是不是患上抑郁症,不能仅凭外在表现或职业表现。
李献云介绍说,抑郁症有两个关键症状:情绪低落和兴趣减退。首先是出现低落的情绪,并且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比如两周以上甚至更长;其次是兴趣减退,原来感兴趣的事情,变得突然不感兴趣,提不起劲头。同时,还伴有其他辅助症状,如身心疲惫、没有精力、失眠或嗜睡、没有胃口或暴饮暴食、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减退、反应迟钝等,整个人呈现出消极的状态。
“如有具备其中一个主要症状及四个辅助症状,并持续存在两周以上,就可以判定为抑郁症。”李献云表示。
故作坚强不如倾诉,让内心“通通风”
抑郁症是一种比较高发的心理疾病。数据显示,中国成人抑郁障碍终生患病率为6.8%,其中抑郁症为3.4%。目前,中国患抑郁症人数约9500万。
李献云分析称,抑郁症病因与多种因素有关。首先是遗传因素,有抑郁症家族史的人容易罹患抑郁症。其次是社会因素,每个人所经历的挫折、刺激,包括过度呵护、溺爱等,都有可能成为罹患抑郁症的原因之一。第三是心理因素,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除了继承遗传基因外,也在潜移默化中继承其养育者的人生观、价值观,再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而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个性。
“倘若在成长过程中,父母过分打压孩子、要求过于严厉,就容易导致后期所谓‘讨好型人格’‘完美人格’的形成,太在意别人的评价而忽略自己的感受,尽善尽美、不允许失败。在这种背景下,每当遇到生活中的不如意,或特定时期体内激素水平有变化的时候,就很容易罹患抑郁症。”李献云补充说。
那么,什么样的群体容易患上抑郁症?李献云介绍说,从临床经验来看,善于“打碎牙齿往肚里咽”的人更容易有患上抑郁症的风险,因为每个人对于痛苦的承受能力有限,在承受痛苦时,要学会向他人倾诉,哪怕最终并不能解决问题,起码能知道还有人在支持和关心着自己,可以分担自己的一部分痛苦,也能让自己稍微喘口气。
“相反,对于一个‘故作坚强’的抑郁症患者而言,他的内心世界像极了一间没有窗户的房子、不断被吹大的气球,压抑、悲伤等负面情绪迟早会将这个气球‘撑爆’,越着急粉饰太平、越遍体鳞伤。”李献云表示,要学会倾诉,适当让自己的内心“通通风”,这是远离抑郁症的有效方法。
走出抑郁症阴霾有很多途径
在很多人看来,得了抑郁症就很难治愈,李献云表示,这是一种误解。人们应该科学看待这种疾病,采取科学的手段防治抑郁症。
“首先,不要过分挤压自己的休息时间。”李献云强调,无论多忙多累,一定要让自己“喘口气”,休息和娱乐可以很好地疗愈自己,让自己有效远离抑郁情绪。第二,要多运动。有规律的运动可以帮助保持身心健康。“在运动过程中,身体会释放内源性肽,产生持续的愉悦和镇静,从而使人感到快乐。”
“第三,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在郁闷或者受挫时还有一个支撑点来帮助自己走出抑郁情绪。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倾诉,寻求他人帮助,允许自己脆弱。”李献云说。
在李献云看来,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就是寻求医生的帮助。“专业人员能给出专业的方法,进行专业的治疗,让你了解自己的病情该如何应对和处理,最终走出抑郁情绪。”
“除此之外,也可以看一些与认知行为治疗相关的书籍,学会转变自己的思维模式,让自己走出抑郁症的阴霾。”李献云说道。
李献云还特别提醒,近年来抑郁症日趋低龄化,临床上,不少患者是儿童、青少年患者。学业或生活的压力往往是学生群体罹患抑郁症的重要诱因之一。她表示,家长们不能一味地只关注孩子的学业,还要捕捉“蛛丝马迹”,比如特别留意孩子在社交平台发布的内容,以及正在阅读的文学作品、动漫等,甚至是孩子的日记,一旦孩子发布或接触的内容长期表现为对厌世、内心消沉、郁闷、痛苦,伴随轻生等自残行为,那就意味着孩子可能出现问题了,要及时送医接受治疗,避免情况进一步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