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专业方向是网络科学,它是数学中的图论、物理学中的统计力学和计算机科学中的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三者交叉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因为自身工作的专业性比较强,我时常感到无法有效把联系界别群众和发挥自己工作特长相结合。
2016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总书记的“两翼理论”指引了我——把科学普及工作作为政协委员联系服务群众的纽带与工具。
考虑到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猛、影响深远,其发展初期社会上广泛存在认知偏差和认知滞后,我积极向群众介绍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核心理念、发展历史、关键技术、里程碑成果、应用实践案例,以及技术滥用可能带来的对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的挑战等。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最先起源于美国,在美、英、加、俄、德等国,这两项技术发展早、应用好,产生了一大批研究成果和著作。怎样才能使更多的国人认识它们,学习、掌握和发展它们,为我国紧跟甚至引领世界科技发展作贡献?我首先想到的是翻译引进国外优秀科普作品。于是,我先后翻译了四本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科普作品,《大数据时代》《数据资本时代》《巴拉巴西成功定律》《概率思维预测未来》。此外,我还先后撰写出版了《为数据而生:大数据创新实践》《重塑:信息经济的结构》和《最简数据挖掘》三本科普作品。
其次,我积极举办公益讲座和录制在线科普课程。截至目前,已经在全国举办了百余场公益性讲座,其中专门针对中小学生的就有20余场。依托成都市数字学校和电子科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我还录制了成体系的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相关科普课程,供感兴趣的观众免费点播观看。
同时我也发现,即便是来自科学技术界别的政协委员,也有不少对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巨大价值、深远影响、潜在风险认识不足。今年初,省政协科技委员会打算借召开全体委员会议之机,组织第一次“科创微论坛”活动,邀请我为委员们作一次科普辅导。于是今年3月22日,我在省政协科技委员会全体会议期间的“科创微论坛”上作了题为“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理念、前沿、实践与挑战”的科普报告。出乎我意料的是,这次科普吸引了几乎全部参会人员的注意力,现场气氛热烈,不时有人拍照录像,委员们被生动的语言表达感染,也被丰富而有深度的讲座内容吸引。讲座结束后,不少委员都来找我交流看法,探讨怎样搞好科普工作,怎样更充分地向经济发展、思想观念相对落后地区传播知识、促进观念转变,怎样为实现四川科技强省和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更大贡献。
科普既是提高全民科学素养的重要手段,又是点燃未来科学家心中科学梦的火炬。同时,我在科普中也注重引领广大委员、界别群众看到党领导下科技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从事科普工作,让我既快乐又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