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健康周刊

提升医疗应急能力 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本报记者 陈晶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7月12日   第 05 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卫生应急医疗队

“加强医疗应急体系和能力建设,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党的二十大报告、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均提出要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完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体系,提高早期预防、及时发现、快速反应和有效处置能力。”日前,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就医疗应急体系和能力建设有关情况举行的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如是说。

▶▶▶40支国家级医疗应急队伍见证我国医疗应急能力建设进一步强化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突发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的风险较大,这些都会涉及人民群众健康的威胁,需要进行伤员的救治工作。因此,我们一直秉承‘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的宗旨处置这些事件,把人民生命安全保障放在第一位,把提升救治能力摆在首位,全力救治每一位伤病员。”郭燕红强调。

“近年来,我们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在新冠疫情防控当中不断提升能力,积累经验,着力补短板、强弱项,解决突出问题,全面建立健全医疗应急预案体系,强化应急处置各个环节工作,规划建设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以及重大传染病防治基地,医疗应急的能力建设得到进一步强化。”郭燕红表示。

“我委会同财政部建成了40支国家级的医疗应急队伍,同时也指导各省建立了省、市、县三级的医疗应急队伍,共计6500支。”郭燕红介绍,医疗应急队伍的类别包括了紧急医学救援、突发中毒事件处置队伍以及核辐射的医疗应急队伍,实现了设备集成化、便携化、队伍自我保障化。国家卫生健康委还从全国遴选了一批业务过硬、作风优良、实战经验丰富的权威专家,成立了“国家医疗应急专家组”,涵盖22个专业,主要包括急诊、重症、呼吸、烧伤、骨科、儿科、心理等,总计接近540人。

郭燕红介绍,下一步,国家卫健委将以《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十四五”规划》为指引,按照平急结合、系统高效的原则,指导各地进一步强化体系建设和能力提升。到“十四五”末,计划将国家医疗应急队伍由目前的40支增加至60~70支。在扩容的同时,还要积极提升相应的能力和水平。比如,配备一些必要的移动化的设备和治疗单元,让我国的医疗应急队伍能够提质扩容,满足紧急医学救援的工作任务。

▶▶▶实现救援基地建设全覆盖

作为医疗应急体系和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十三五”末,国家卫健委与国家发改委一同推进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设,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都已经实现了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设项目的全覆盖,每个省份都依托一家省域内综合实力强、紧急医学救援能力和技术水平高的公立医院作为基地的建设单位;基地的建设不仅医疗能力要强,同时针对本省份突发事件的不同类型有所侧重。

以华西医院为例。全国政协委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表示,华西医院是世界卫生组织认证的全球最高级别的非军方国际应急医疗救援队。为了进一步提高紧急医学救援能力,华西医院正式获批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该基地以地震救援、高原救援和雪域救援为特色进行建设,建成后可进一步充实我国紧急医学救援基地的网络。平时,基地主要开展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培训演练、应急医疗物资仓储管理以及救援网络等建设。在发生重特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之后,基地可以在半个小时之内完成应急响应,迅速派出装备齐全的应急队员奔赴救援现场,开展医学救援。

一旦发生突发事件,短时间内对应急药品、设备和物资的需求量都会非常大,此时帮老百姓走出困境,医疗机构做好应急医药储备和快速调配至关重要。“应急医疗物资的保障,是我国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医疗机构能否成功地应对大规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础和关键。”李为民对此深有感触,在2008年5·12汶川地震发生时,当时华西医院是离震中最近的大型公立医院,而最大挑战就是医疗救援物资的不足。在这样的启示下,按照国家卫健委总体的部署,为了保障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医药物资供给的充足及时有效,华西医院秉持“平战结合”的原则,加强与相关企业的储备合作,全力做好医药物资的保障工作,有效应对了雅安芦山地震、九寨沟地震以及去年的泸定地震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最大限度减轻了给人民群众生命和安全造成的影响。

▶▶▶远离城市的突发事件医疗救援有了“浙江”方案

突发事件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如果事发地远离城市,也对当地医疗救援工作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医疗应急工作第一个要求就是要快,由于我们基层的医疗机构往往离现场比较近,对一线的情况比较熟悉,所以突发事件发生以后,第一时间响应和赶到现场的往往是基层的医疗应急力量。”郭燕红坦言,加强基层的医疗应急队伍建设非常重要。

“以浙江省为例。浙江有26个山区县、6个海岛县,是海岛数量最多的省份。山区海岛等偏远地区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医疗力量相对大城市来讲相对不足。做好远离城市的偏远地区,尤其是山区海岛地区的医疗应急工作,就是要加强常备力量建设,提升快速反应能力。因此,浙江卫健委坚持底线思维,重点从4个方面不断提升医疗应急能力和保障水平。”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俞新乐分享了“浙江经验”。

具体来说,“浙江经验”一是在院前急救方面,全省建设了77家120急救中心、1163个急救站点,配置救护车2630辆,实现每2.5万人配备1辆救护车,2022年度浙江农村地区平均急救反应时间缩短到了14分45秒。二是在紧急医学救援方面,推动建设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国家海上紧急医学救援基地等2个国家级基地和浙东、浙北、浙西、浙南、浙中5个省级区域医学救援基地,每个县市区都建设了能够承担包括创伤、中毒、心理干预、传染病等多种医疗应急需要的站点。三是在应急队伍建设方面,建立了1支国际应急医疗队,2支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8支省级专业医疗应急队,同时依托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组建应急队伍。每个乡镇卫生院也有应急小分队,当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时,乡镇能够保证在15分钟之内力量到位,县级能够保证在30分钟之内力量到位。同时,加强航空医学救援基础设施的建设,全省医疗机构建设57个直升机停机坪,覆盖11个地市和43个县市区。直升机转运急危重症患者在浙江已经常态化开展。四是在应急物资调配方面,浙江卫健委会同经信部门建立应急物资在线系统,对流通领域和医疗机构重要的应急物资,包括药品、耗材等等进行数字化管理。平时,能够做到这些物资家底清楚,了解掌握储备有多少量,哪些在医疗机构、哪些在流通企业;战时,应急物资能够做到精准调配,满足整个医疗应急的需求。

“下一步,国家将持续提升基层医疗应急能力,确保一旦发生突发事件,需要紧急医学救援的时候,我们的队伍能够拉得上、打得赢。”郭燕红最后表示。

2023-07-12 本报记者 陈晶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6313.html 1 提升医疗应急能力 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46,31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