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生态周刊

共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

2023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扫描

本报记者 黄静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7月13日   第 05 版)

贵州省黔南州荔波小七孔风景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路。近日,2023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在贵州省贵阳市举行,来自海内外的众多嘉宾学者围绕“共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主题,共商生态文明建设。

作为我国唯一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性高端峰会,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历经11年征程,已成为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也是一张从贵阳递给世界、展示美丽中国建设成果的绿色名片。

■让绿色成为“一带一路”厚重底色

长久以来,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致力于推动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传播与实践探索,被与会嘉宾誉为“中国同世界各国推进生态文明领域交流合作的一张亮丽名片”。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2周年,也是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

当代世界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立勇指出,“‘绿色低碳’已经贯穿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也成为新时代中国对外政策的鲜明标识。”

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黄宝印看来,现在,绿色“一带一路”已成为“一带一路”提质升级的重要突破口,成为沿线国家应对生态环境压力、维护生态安全的重大举措,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了倡议者、贡献者和引领者作用。

论坛期间,举办了“落实全球发展倡议,促进绿色低碳发展”主题论坛。与会嘉宾们提出,要以绿色发展理念推动让绿色成为“一带一路”的厚重底色。

赤道几内亚副总统曼格在致辞中说,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是全球各国治理生态和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核心议题。衷心期盼以本届论坛为新起点,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协同合作,携手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马来西亚人民公正党全国副主席郑立慷表示,环境挑战不分国界,所有解决方案都需要全球合作。期待进一步深化生态交流合作,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今年是中国与哥伦比亚建交43周年,在中哥合作日益密切的大框架下,哥伦比亚纳里尼奥省政府高层代表团应邀出席本次论坛。论坛上,中国贵州省与纳里尼奥省签署建立友好省关系意向书,提出双方将开展生态旅游、有机农业、环境教育、生态系统保护等各项合作。纳里尼奥省省长约翰·罗哈斯表示,对于“一带一路”特别是绿色“一带一路”的发展,哥伦比亚能够成为连接点,成为亚洲通向南美洲桥梁和大门。

“在绿色发展方面,尼泊尔可以从中国这里学到很多东西。”尼泊尔众议院副议长英迪拉·拉纳说,“我们需要更好地保护我们的资源,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同时,我们要更好地应对城市环境恶化和气候变化的挑战,贵阳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效应对这些挑战的蓝图。”

■做“两山”实践的忠实践行者

2009年,生态文明贵阳会议在贵阳亮相;2013年1月,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外交部批准,生态文明贵阳会议升格为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

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2018年两次向论坛年会致贺信,2015年、2021年视察贵州时也两次对办好论坛作出重要指示。

经过11年的发展,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为何有如此的影响力?

这或许和当地得天独厚的气候生态资源不无关系,但更离不开贵阳多年来不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从制定大生态战略贵阳行动,到坚持每年实施“新增绿地100万平方米”工程,从打造“千园之城”拓展市民休闲娱乐空间,到加快布局新能源汽车充电站……作为全国首个获批建设的生态文明示范城市,近年来,贵阳接连下好绿色规划指导棋、绿色生活导向棋,让绿色理念深入人心,并不断向全省乃至全国提供绿色发展的智慧和经验。

早在2009年,生态文明贵阳会议提出“绿色经济”这一概念,深刻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只有把绿色发展的底色铺好,才会有今后发展的高歌猛进。

近年来,贵阳坚定发展方向,设置“绿色门槛”,积极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前沿科技产业,一大批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落地贵阳。2022年,贵阳绿色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8%左右,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同时,贵阳不断谋划“两山”转化路径,让生态“高颜值”换来经济“高产值”。依托绿色家底,贵阳在山水上做文章、在生态上下功夫,通过生态旅游唱响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协奏曲”,让“爽爽贵阳”的名气越发响亮。

本届论坛上,经过充分讨论和深入交流,发布了《2023贵阳共识》。与会各方在“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筑牢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之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夯实共建清洁美丽世界的理论之道”“坚持创新驱动科技引领,谋划促进全面绿色转型的发展之策”“坚持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走好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行动之路”四个方面达成了14项共识。

其中,“做‘两山’理念坚定信仰者,做‘两山’实践的忠实践行者”是论坛交流的一个焦点,也是《“践行‘两山’理念 全面建设美丽中国”倡议》的重要内容。

据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王志斌介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地区已涵盖山区、平原、林区、海岛等不同资源禀赋,东、中、西不同区位条件,生态涵养、现代农业、全域旅游、科技创新等不同发展定位,初步形成了涵盖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生态循环农业、“生态银行”等领域的“两山”转化路径,以及生态修复、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具体转化模式,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提供了可借鉴、可参考的经验做法,贡献了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中国方案。

截至目前,贵州省的贵阳市观山湖区、遵义市仁怀市和余庆县等10个地方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贵阳市花溪区、铜仁市江口县太平镇和黔西南州兴义市万峰林街道等6个地方成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聚焦关键议题 凝聚绿色发展全球共识

“我们要更加深刻清醒地认识到,人与自然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只有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才能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家园。”作为论坛成果之一,《2023贵阳共识》发出的呼吁催人警醒。

本届论坛吸引了来自全球42个国家和地区的3200余名嘉宾齐聚一堂,凝聚绿色发展全球共识。其中,“气候变化”“绿色低碳”“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等词语,是本次论坛上的关键热词。

中国科学院院士崔鹏表示,极端天气频度和强度的增加是全球暖化显著的特征之一。要进一步研究极端气候的成因,研究新的技术,出台新的标准,充分应对极端气候事件导致的灾害;要通过一系列政策或社会治理措施,为节能减碳、调控气候变化作出贡献。

呵护自然之美,构建科学合理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不仅是中国主张,更是当今全球共识。

本届论坛期间,专门召开了“呵护自然之美·促进绿色发展——高质量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主题论坛。海内外嘉宾围绕自然保护地体系最新理论实践成果、建设管理经验、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高质量发展等话题开展了深入而坦诚的对话,提出了诸多建设性的意见。

国家公园研究院院长唐小平接受专访时说:“保护生态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建自然保护地,特别是国家公园可以大尺度地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原真性,保护生态安全屏障。”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苏杨坦言,目前一些国家公园的建设面临着落地难的问题。他说,“国家公园建设一定要算大账、长远账、整体账、综合账。通过四本账实现绿水青山,再通过特色产品等获得好生态带来的增值。”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助理驻华代表马超德认为,中国国家公园建设还需要建立强大的科技支撑和战略支撑,并加强国际合作。

2021年,我国宣告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国家公园,涵盖近30%的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我国的目标是到2025年,初步建成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据了解,目前贵州省初步框定梵净山、西南岩溶两处国家公园创建区域,将完成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布局。

贵州贵阳,看山山绿,望水水清。在交流交锋中,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展示贵州实践、推介中国经验、汇聚全球智慧。两天的会议虽然结束,但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征程才刚刚开始。汲取营养再次出发,这场征程中,精彩将永不“落幕”……

2023-07-13 本报记者 黄静 2023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扫描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6371.html 1 共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 46,37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