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科技时代

内联外通达江海

——委员、专家建言航运高质量发展

本报融媒体记者 李京 许义甫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7月13日   第 07 版)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航运业是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在新科技浪潮的推动下,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已成为航运业发展的新趋势,不仅是航运业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的生动诠释,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南通,地处江苏东南角,东临大海,南与上海、苏州隔江相望,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也是国务院确定的中国长三角经济中心和现代化港口城市。近年来,南通航运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近日,部分全国政协委员、专家、行业代表相聚南通,围绕“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助力航运高质量发展”主题进行座谈交流,聚焦中国式现代化航运体系建设,深入分析当前智能航运发展成效与趋势,共话航运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发展智能航运是战略选择”

“发展智能航运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交通运输部原总工程师徐亚华如是说。

对此,委员、专家们形成了普遍共识——航运向绿色低碳智能方向转型,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船舶处副处长刘雷达介绍,交通运输部海事局以落实船舶能效数据和碳强度新政实施为抓手,积极融入绿色航运全球治理,启动了智能船舶相关技术规则的制定工作,开展了智能船舶风险识别和海事管理措施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导意见及文件,如修订印发《水上液化天然气加注作业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制定《液化天然气燃料水上加注安全作业规程》等,为航运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制度性保障。

“要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大力发展新一代航运系统,优先发展智能技术。”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理工大学水路交通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严新平表示。

新一代航运系统什么样?严新平进一步给出了清晰的智能化发展路径:积极在航运业核心作业环节运用自动化技术与装备,提升作业效率;构建贯穿于航运业全流程的信息系统,不断提升数据的收集、整合及分析能力;在航运业各主要环节运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技术,以实现流程优化及运营管理效率的提升。

为航运安全插上“数智之翼”

增强航运安全、减少海上事故历来是航运领域关注的重中之重。当前,因自然环境等客观因素造成的船舶碰撞事故已大大降低,而视觉盲区、船员疲劳、经验不足等人为因素成为各类事故的主因,对航行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那么,智能化、数字化是如何为航运插上“安全之翼”的?

“在水上交通安全领域推广运用AI智能、高新技术,对于落实航运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防范化解水上交通安全风险、推进航运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座谈会上,江苏海事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宏兵的一番话引起大家的共鸣。他介绍,2022年下半年来,江苏海事局持续推动辖区航运企业在干散货海船试点AI智能监控,如果出现未戴安全帽、长时间玩手机、人员摔倒等情况,AI智能监控系统会即时报警。目前,辖区已有32家航运企业的近80艘沿海航行干散货船舶建设运用了AI智能监控,另有120余艘已经签订协议、正有序推进。试点运行以来,已累计通过AI智能监控检测报警2200余次异常行为,有效消除了事故隐患。

“航运生产活动一直受水上通信条件、行业从业人员信息化应用能力等因素影响,如何保障通信畅通?如何平衡通信成本?”座谈会上,委员专家们抛出了这些问题。

“针对船舶作业过程中存在的通信不畅和通信成本高昂问题,AI智能监控采用了4G通信加北斗三号短报文通信的双链路通信方案,成功实现了船岸之间低成本、广覆盖信息通信功能。借助此通信通道,AI风险预警信息、船舶运行轨迹信息、船舶动态报告信息等可以及时送达岸基,同时海事监管部门可以精准向船舶推送海事气象信息、下达航运管理指令,航运企业也能及时下达各类管理指令。”江苏省政协委员、江苏海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巍回应说。

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张兴凯表示,“船舶AI加北斗三号短报文通信智能监控系统对多种违章行为和情况的识别,实现了对违章行为的智能监测、实时告警、并可及时回传岸基,可以将地面电子围栏技术转移到海上的科技创新,其功能和作用得到了实践的验证,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南通海事局党委书记、局长彭树林则用“三个提升”介绍了水上交通安全监管智能化带来的成效。“船舶AI智能监控系统不仅提升了船员规范履职意识,还提升了公司岸基监控能力,使责任落实更加有力,同时提升了海事源头监管能力,让风险管控更加有效。”

会上,委员、专家们在交流探讨中碰撞出火花,金点子、好建议不断出现:在水上交通安全领域广泛推广运用AI智能监控技术,拓展运用范围,协同相关海事部门充分利用5G、北斗、AI等新技术,加快推进智慧监管系统建设;进一步加强AI智能监控本质的安全性水平,确保在任何灾害事故时仍可正常运行,在任何攻击下系统不出问题,在任何渗透下数据不出漏洞;进一步扩大AI智能监控系统与其他数据信息系统、指挥调度平台、监测预警系统的数据融合和信息共享,增加系统功能,用于随时获取海上风电平台的情况等等。

让智能航运逐“绿”而行

“我国智能航运关键技术在很多方面接近了国际先进水平,进入世界第一方阵,但基础依然不牢,发展‘绿色航运’面临较大压力和挑战。”第十一、十二、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科技委主任胡可一的发言引发了大家的思考。

如何让智能航运逐“绿”而行?胡可一提出了“构建绿色航运走廊”的设想。他解释称,所谓“绿色航运走廊”,就是指在一些枢纽港之间建立零排放航线,带动整个航运业的脱碳进程。不仅对自身实现“双碳”目标有相当大的现实意义,而且有利于在未来航运低碳路径的选择以及IMO船舶温室气体减排最终战略的确定和实施进程中发挥作用,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同时促进我国航运业绿色发展,为国家经济社会和国际贸易发展提供保障。

第十、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苏国萃重点强调了科技赋能的作用。他建议,积极推进智慧航道建设,充分运用5G、北斗、大数据等技术,推进各水系电子航道图的干支联通,加强航道运行监测,推动多梯级船闸联合调度、推进水上服务区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

同时,全国政协委员、南通大学船舶海工绿色修造与流体机械研究中心主任施卫东建议:一是提升新造船舶能效水平、加快绿色船舶建设,实现船舶海工企业绿色生产方式流程再造、低碳环保与高质量发展;二是加快运输结构调整,充分释放水运能耗低、排放少的绿色优势;三是加快航运科技创新提高航运智能化水平,优化用能结构,加强智能船舶试点示范和推广应用。

产业标准化建设需制度“护航”

航运是由多方业务主体共同参与的庞大产业链,以“链接”和赋能为特征的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将促进航运上下游各方主体的数字化联结、融合。但受航行环境影响,航运生产活动延伸的各产业链效率较低成为现实存在的难题。

“构建内河航运良性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打造一批满足不同水域场景需求的标准化、系列化发展模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至关重要。”徐亚华一语中的。

“建议研究制定船舶AI智能监控系统的技术规范或标准,从更高层面规范和指导船舶AI监控技术的应用,如对AI智能监控的功能要求、设备要求、通信要求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规范和指导,以便更好地发挥AI智能监控作用。”南通海事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张文建议。

对此,施卫东则建议,建设培育好国家级行业重点智能航运数字化平台和产业典型案例;积极营造优质营商环境;强化智能航运科技创新资源与产业实际需求精准对接,构建智能船舶新型产业链,加强引领航运数字标准化建设,同时深化国际智能航运技术交流合作。

如何推进航运企业数字化转型?宋巍认为,航运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离不开政策扶持,希望政府相关部门做好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营造优质营商环境,加强航运数字标准化建设

张兴凯坦言,“智能航运发展的良好生态需要多方引导、共同构建,既要发挥政府作用,又要使船企愿意用、船员可接受。目前,制定法规、规范性文件仍需要时间,各有关部门还需要进一步达成共识。”为此,他建议尽快形成智能技术推广应用的相关标准。

2023-07-13 本报融媒体记者 李京 许义甫 ——委员、专家建言航运高质量发展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6383.html 1 内联外通达江海 46,38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