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华夏周末

写意画刍议

曹柏崑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7月15日   第 08 版)

《高瞻远瞩》中国画 曹柏崑 作

余以为写意画首先在于写意,也就是说表达画家的思想意识为先,这就需要画家有一定的文学底蕴、生活积累。如果只是照搬旧的传统模式,意不足。溥佐先生曾经在电视讲座上说过,写意难在表达自己的思想,而且是即时的,或者是长期积累偶然得之的,总而言之比工笔绘画要难,它容不得程式化的东西。因为思想意识是变化的,用一个模式去表达丰富的思想是不可能的。我曾经画过一幅“泥炉小壶”,表达的是郑板桥的诗,“嘴尖肚大柄儿高,放在火上受煎熬。量小不能容大物,二三寸水起波涛。”这幅画引起了不少人的兴趣,他们驻足观赏,品读写意画要表达的主题。

写意画是用笔墨直接表现的。所以书法的修养很重要。现在一谈书法好像很简单,其实不然,书法的内容远远不是我们今天所理解的样子。我们是用了毛笔,但是“纺锤形”的毛笔和水彩笔、油画笔乃至刷子有什么不同?许多人把中国毛笔用成了水彩笔、油画笔甚至是刷子,那就南辕北辙大相径庭了。中国书画用笔的核心技术是中锋,中锋才能造成线条的立体效果。“意”是写意画的内容,线条形式也是内容,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形式即内容。八大山人的写意画我们至今推崇,他的画看似简单的外表却有着极深的内涵,内行人不能不承认他的线条有多么丰富。八大山人的“意”离开了线条形式所表达的内容是不可思议的。粗头乱服式的线条,即便是作者使出了九牛二虎的力气,也难以达成力透纸背的效果,这是实事求是的结论。我们还可以说一点点书法的深奥与神秘,说完用笔,再说说结字的学问。比如“土”字。初始的写法可能是篆书的轴对称图形,中竖纵向平分天下,长横地载,短横分割中竖呈上下均势。到了汉隶时代,方笔方构,变化迭出,中可以不中,等可以不等。这其中无论是谁,中竖、短横还是长横,谁发生了位移,都可能给全字带来势的变化。变好了,奇迹发生;变坏了,一团乱麻。何为好?好是多样又统一。相反,各吹各的调,变是变了,但是变得支离破碎。同样的道理,写意画其毛笔的功夫不到,用时不听话,歪七扭八很难达意。我们观看潘天寿先生的画作,无论是构图意象还是用笔变化,最后都是统一的。统一才能集中力量去表达作品的主题。

再有就是写意画的应变问题。写意画没有草稿,只有腹稿。笔一旦着纸也可能离我们的想法有距离。距离可以大也可以小。但不能因为一笔两笔,乃至于一个形象,一个局部的词不达意就放弃重来。所以我想到了“应变”二字。喜欢排球的人应该知道场上千变万化,教练再万能也不可能考虑到方方面面,这就要求场上队员齐心协力随机应变地对付突然而来的变化。这就要看小球处理的能力了,小球处理也是平时基本功的训练结果。困难考虑得全面,那么应变能力就强。写意画可能因为一笔两笔的失误,而营造出一个新的意境,一个新的表现方法。我曾经的一幅画,因为在画鹰的一只眼时墨洇了,但我没有舍弃这幅画,而是给了他更深的意义——“独具”。此类现象,在我画写意画的时候经常出现,每每都是选择思考。可能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也可能一天两天,甚至于放下,待到再重新看到它的时候激发起旧时的想象重新创作。

写意的中国画是中国文化的综合体现。要画、要写、还要咬文嚼字。用的是宣纸、毛笔、墨块儿。画龙点睛的却是那个亦诙亦谐的、严肃的或者是活泼的文字游戏。写意画表面上看是即兴所得,实则乃长期积累,心有成竹一挥得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实践所感也!

(作者系第八、九、十届天津市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三届理事,天津师范大学教授)

2023-07-15 曹柏崑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6509.html 1 写意画刍议 46,509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