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关系我们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
日前,在以“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的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围绕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常委们积极建言。
贾楠:“以实助实”促升级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全国政协常委,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贾楠表示,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在数实融合的进程中,涌现出一批具有实体产业基础和数字技术能力的新型实体企业。这些企业立足产业探索数字化转型新模式,坚持数智化布局,在实现了企业内部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同时,赋能传统制造业和产业链上下游数字化转型,成为助推千行百业降本增效的基础设施型服务商,有效促进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新型实体企业是数实融合的典型代表,为加速产业数字化、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
在贾楠看来,新型实体企业具有以下特点:实体性,具备实体企业基因和属性,拥有实体产业基础,直接承担商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任务;科技性,具有创新的数字技术和能力及丰富的场景化应用,依托数据和技术禀赋优势,创新自身业务模式、改善自身经营效率,并通过大量扎实实践,成为相关领域数字化升级的表率;以实助实,在工业生产、商品流通、信息通信、民生保障等领域,作为基础设施运营商,建设、运营相关新型基础设施,建立技术赋能、普惠共享的生态底座,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增长。
“独行快,众行远。”贾楠举例说,如京东积极推进货网、仓网、云网的三网联通,促进供应链与产业链的双链融合,有效提升产业效率,把产业链升级为价值链。通过供应链与中小企业在货网、仓网、云网上进行深度协同,帮助中小企业打破供应链“孤岛”实现“三网通”、补齐短板增强抗风险能力,从而达到“补链”的效果。实践证明,实体经济始终是高质量发展的根基,新型实体企业在数字经济大潮下积极探索并创新运用数字技术提升供应链能力,并始终坚持从实体中来、到实体中去,在实现自身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也为助力和促进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贡献了力量。
贾楠为此建议,新型实体企业应进一步基于对供应链全环节的高效协调与管控的数字技术能力,开放服务系统,助力上下游的传统实体企业,提高供应链的反应速度、降低企业整体成本,提高传统实体企业的效率和利润空间,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借鉴新型实体企业经验,针对实体企业的市场营销、原材料和资产的采购、管理和使用权的分离等问题,以数字技术为核心,充分发挥其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的优势,加速实体经济生产和治理方式的数字化转型。
孙继业:加快产业转型 完善产业体系
全国政协常委,山东省政协副主席孙继业认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推动经济发展由过去的要素投入为主,向要素投入和技术创新共同驱动转变,盘活低效资源,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成为重要驱动力。
“产业转型,重点抓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在控制好总量的基础上,着重增加产品附加值,做好减污降碳和节能减排工作。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生产效率,提升附加值。”孙继业表示,借鉴山东省优选整合的11条标志性产业链,精选头部企业,突破协同制造难点堵点,拉动上下游企业加快技改进度;放大细分领域标杆引领作用,从41个工业大类中各选一批企业,实施流程再造,打造涵盖技改组件、收益分析、合同样本等全流程技改“范式”,增强企业愿改、会改的意愿和能力。开展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行动,对企业所属创新平台开展技术引进、设备更新等,予以重点支持。“数字转型,要着力强化数字赋能,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施‘工业互联网+绿色制造’工程,深化工业互联网技术在‘两高’领域的应用,加快铸造、表面处理等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共享工厂、共享平台建设,推动智能化改造,促进数实融合、数智赋能,着力构筑经济发展新优势。”孙继业如是说。
“制造业是大国经济的根基所在,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约50万户,40多家企业入选世界制造业500强,超200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首位。”孙继业强调,我们要认识到,当前制造业占比亟须稳定,制造业由大向强转变任务艰巨。推进先进制造业建设,要做到“点线面”有机结合,着力做优产业生态。
他进一步解释道,“点”就是企业,加快搭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打造一批领航型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线”就是链条,深入实施标志性产业链突破工程,培育一批特色优势产业链。“面”就是集群,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全力打造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抓住质量强国建设重要机遇,突出标准倒逼效应,总结国家标准化创新发展试点经验,加快健全完善标准体系。围绕工业设计、计量检测等需求,聚焦纺织服装、食品、造纸等优势产业和钢铁、铝业、轻工纺织等产业集群,加速标准应用全面落地,鼓励行业优势企业,挖掘用户个性化需求,带动配套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和柔性生产。
新兴产业是动能转换的“加速器”。如何提质增量并重,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孙继业建议:一是提高优势产业含金量,聚力集成电路、工业母机、轨道交通、动力装备、海工装备等,实施标志性产业链突破工程,引进一批世界500强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重大项目,尽快强化产业链薄弱环节;二是立足现有产业基础,瞄准前沿技术,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攻坚,突破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做强做精优势产品。增强集群发展后劲,坚持差异化发展策略,依托国家级高新区,储备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优选部分产业集聚区,加快布局建设优势产业基地;三是设立集群间合作项目,推动建立跨区域集群伙伴关系,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增强发展融通性,实施“领航型”企业培育工程,制定创新型领军企业筛选标准和支持举措,遴选优势明显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研发、品牌推广、供应链等方面支持,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