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教育在线

从带着孩子追逐时代进步到激发孩子去探索去超越

朱英杰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7月26日   第 09 版)

对于如何开展好科学教育,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剑桥大学教授贝尔纳曾表示,科学教育应该让学生理解科学,掌握科学知识在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而不是单纯背诵几个公式和科学结论。何为“理解科学”?怎样引领学生“理解科学”?这两个问题值得广大科学教育工作者进一步深思。

科学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称为一种“追逐时代进步的教育”。原因在于,其学科类属的知识更新速度快、周期短,需要及时跟进并引导学生了解科学发展的前沿形势。但我想科学教育绝不仅是让学生总结和积累人类过去的知识经验。科学哲学家波兰尼通过对哥白尼时代以来的科学研究模式和体制进行细致的考察,结合自身的科学经历指出,历来的科学研究中都存在着科学家主体意识的参与。科学家个人的热情是获取知识的必要条件,科学上的新发现同样也依赖于科学家带有倾向性的主观判断。

但“追逐”更根本的目的在于“超越”——让学生有探索未知的态度和能力,才是科学教育最为核心的使命。对于科学教育而言,外在引领是必然的,但是只有激发起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引领,科学教育才算实现了目标。

由此可见,呵护学生热爱科学的态度,培养学生具备基础的探索未知的能力应是科学教育的两项基础任务。对于个体发展而言,这两者是各有侧重且互相融合的。在心理学中,态度被定义为是个体人、事、物的所持有积极或消极的反映倾向,决定着一个人是否愿意完成某项活动。而能力被定义为是影响个体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决定着一个人能否完成某项活动。

呵护学生科学态度,最本质的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关注学生的兴趣点,从生活中入手,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愉悦感;及时强化与反馈,给予学生正面鼓励与引导;呈现真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价值感;教学中,树立“容错”的教育理念,呵护学生大胆尝试的探索欲。

培养学生科学能力,需关注学生的科学知识及观察力、动手实践能力等具体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开始观察,进行力所能及的实验。正如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围绕科学教育接受本报采访时所说,“一百个科学实验往往比一百个科学故事更容易萌发科学教育的生命力。”

最后,我想每一位开展科学教育的教育者都应谨记,考试评价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更不会是科学教育的刻度尺。而培养一个个热爱科学、敬畏科学,愿意奉献于科学的一代青年才是科学教育的不懈追求与使命。

2023-07-26 朱英杰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7145.html 1 从带着孩子追逐时代进步到激发孩子去探索去超越 47,145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