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教育在线

数字化时代的就业新形态

郑金连 北京市政协委员 苗绿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7月26日   第 10 版)

中共中央政治局24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传递出坚定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决心信心。就业是民生之本。上半年,全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但青年就业问题依然突出。会议提出,“要加大民生保障力度,把稳就业提高到战略高度通盘考虑”。当前,各地各界正积极行动,关注推动青年就业。

——编者

2022年1-8月,全球化智库结合国家战略方向、产业分布、职业发展类型,选取互联网营销师、虚拟现实工程师、社群健康助理员、碳排放管理员、企业合规师、农业经理人六种新职业开展调查研究。调查实际共回收5891份问卷,剔除无效问卷后,得到有效问卷3934份。根据问卷,研究人员发现:当前,随着数字化转型,新就业形态不断发展,社会环境和社会需求快速更迭。不断涌现的新就业形态已经成为我国就业市场上不可小觑的一部分,也成为青年群体就业的重要方向。新就业形态的发展为敢于尝试新鲜事物的青年群体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研究预测:2021-2025年,互联网营销师、企业合规师、人工智能训练师等20种新职业人才缺口接近1.2亿人。

研究得出结论,目前,在人工智能、元宇宙、数字孪生等技术不断推动新就业形态发展的情况下,新职业青年的成长发展,不仅关乎稳就业,更关系到技术改变职业生态过程中青年人才的成长,对新时代的职业系统变革和青年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青年新兴力量不断涌入新职业

数字经济的迅速发展及数字化转型带动了新业态、新需求的涌现,促进新职业蓬勃发展。新职业人才需求规模庞大,将为青年群体提供大量就业机会。新职业青年有的紧跟科技前沿,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技术领域创新发展;有的着眼于社会服务“痛点”,结合新消费的发展趋势,在生活服务业中发挥作用。分析发现,2021-2025年,互联网营销师、企业合规师、人工智能训练师等20种新职业人才缺口接近1.2亿人。新业态、新职业释放的人才需求,为青年人才就业、成才、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提供了重要途径。不同领域从事新职业的青年群体,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为社会和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专业特长和技能。“人才”的内涵和认知在新就业形态下不断发展升华,大量新职业的诞生和发展为社会全面定义和认识人才提供了全新、多维的视角,新职业为青年群体“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开辟了新通道。

同时,新职业青年就业方式灵活多样,就业方式从相对静态、固化的形态转向动态、多元的形态,将进一步推动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新职业青年就业形式既有传统雇佣关系(36.8%),也有合作分成(35.1%)、承接外包业务(19.4%)等多种形式。调研的六类新职业青年中,虚拟现实工程师的非传统就业形式占比(70.4%)最高,其接受企业外包业务的比例(28.8%)也最高。企业合规师主要由法律职业转型而来,其传统雇佣形式占比(50.3%)最高。农业经理人无正式合作形式的比例(16%)最高。灵活多样的就业方式既是对当前青年群体就业困难的一种反映,也符合当代青年对自由、灵活、多元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的追求,这种倾向将推动工作方式朝着灵活、混合办公模式发展,从而打破工作与生活、学习的界限,促进新型劳动关系和生活方式的形成。

新职业青年自我驱动力强

受访新职业青年择业注重职业发展潜力及与兴趣爱好的匹配度,就业目标注重个人价值实现。虽然新职业青年择业仍主要基于自身专业基础和职业发展前景,但兴趣爱好等个性化驱动因素亦成为重要的内在动因。受访者选择本职业的前三大原因分别是发展快和前景好(45.5%)、相关专业毕业(45.2%)、个人爱好和喜欢(35%),另有18%、11.4%、6.2%的受访者选择新职业重点考虑了个人价值实现、工作时间灵活、好奇和尝试新领域。在受访新职业青年对即将步入所在职业的青年的建议中,59.6%受访者建议“以实现个人价值为目标,树立正确的就业观”,54.7%受访者建议“结合市场需求与自身特点,科学制定职业规划”,49.3%受访者建议“把握市场契机,敢于创业、勇于创新”。可以看到,新职业青年的就业选择更多元化、个性化,在充分把握行业发展方向和契机的同时,职业目标注重个人价值实现。

受访新职业青年每天工作6-8小时,自我感知工作量相对饱和。六类新职业受访者中,超过四成(41.8%)每天工作6-8小时,近三成(31.1%)每天工作8-10小时,也有两成(21%)每天工作6个小时以下。其中,工作时长达10-14个小时以上的为5%,14个小时以上的为1%。以10为工作量完全饱和值,受访者自我感知工作量平均值为7.4,选择工作量为8的比重最高,占比为24.6%,其次工作量为7和10的,占比分别为17.3%和16.2%。工作量在7以上的占比为72.8%,说明受访者自我感知的工作量是相对饱和的。

受访新职业青年显示出了“自我驱动力强”“重视自身努力”等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调研发现,58.1%的新职业青年受访者认为自身努力和拼劲是职业发展中最重要的能力。77.4%的受访新职业青年每年在学习上支出2000元以上,这一定程度上说明新职业青年自我学习意愿较强。受访新职业青年在工作实践中非常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高,近五成在过去三年内选择报读专业知识学习类课程,新职业青年受访者也注重市场营销能力(47.4%)、创造能力(46%)、专业能力(43.9%)等多种复合能力的提升。在提及未来职业规划时,有43.2%的新职业青年受访者希望通过努力工作进一步提高能力,争取在本职工作中获得更大的发展。

社会对新职业的认可度不断提升

新职业的发展意味着中国的新需求、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新经济不断发展壮大。58.1%的受访者从事新职业的就职时间在3年以下,27.1%的受访者为3-5年,14.8%的受访者就职时间在5年以上。Z世代(1995年至2010年出生的青年群体,是第一代自小同时生活在电子虚拟与现实世界的原生世代。)受访者就职时间少于三年的占比达到74%,说明青年新兴力量不断进入新职业。六种新职业中从业者从业年龄在3年以下者,以互联网营销师(64.5%)、农业经理人(63.2%)、碳排放管理员(55.8%)占比最大,显示出其行业较新且提供了大量新就业岗位。关于对从事新职业的态度,大部分新职业青年对自己现阶段从事的工作感到满意,57.2%的受访者会主动向朋友介绍自己的工作,体现出新职业青年对自身从事的职业的认可。在职业选择多元化以及大城市“陌生人社会”发展趋势下,大众对新职业的社会包容度在不断提升,青年从事新职业的环境相对宽松,从业者对职业的感受也有所改善,新职业从业者的社会认知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新职业”也逐步走向“传统职业”。

(作者郑金连系全球化智库主任,研究总监,哲学博士;苗绿系全球化智库秘书长,文学博士)

2023-07-26 郑金连 北京市政协委员 苗绿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7148.html 1 数字化时代的就业新形态 47,148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