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主席强调,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一部中国历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香港与内地相互依存、相互亲近,“狮子山下东江水流”就是最好写照。不管什么时候,在什么情况下,香港从来就是中国的香港,永远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为波澜壮阔的中华5000多年文明史感到骄傲和自豪,也深刻地明白只有植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沃土,只有融入祖国发展大局,香港才能更好发挥独特优势,才能实现更好发展。
树高千尺有根,水流万里有源。中华文化正是每个中国人的“根”之所在。作为一名中国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理应尽自己最大努力,让香港青年一代加深对国家历史、文化和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发展的认识,加强青少年的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培养爱国爱港青年一代。通过国家认同教育培养香港青年的国家认同感,这是国民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内容。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国情的认识和理解,是形成国家认同感、归属感的基础。学习中华优秀历史文化,能够让香港人尤其是香港青年人,清楚地认识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生生不息与薪火相传,让每个香港人都能拥有历史责任感。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香港回归祖国以后,绝大部分香港市民更加热爱自己的国家,对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更加认同。但不可否认的是,还有部分人尤其是小部分青年人对国家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还很薄弱。从我这代人的亲身经历来看,今日香港的一部分青年人的国家认同出现危机,固然与香港面临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变化有关系,但历史文化教育和国民教育做得不够好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所以,香港社会有责任去帮助他们增强家国情怀,我们应该在香港大力推动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教育,让香港人了解中国历史、认同中华文化,真正理解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习近平主席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上指出,青年兴,则香港兴;青年发展,则香港发展;青年有未来,则香港有未来。青年不仅是香港发展的希望,也是民族复兴大业的接班人。无论是对中华民族的发展还是香港社会的进步,在青年人中加强国史教育都必不可少。我很喜欢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序言中写的一句话,“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 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中国历史是一门有逻辑、有内容、有温度的学科,把这门学科认真学好,更能处理好“国家观念”“香港情怀”“世界视野”三者间的关系。希望通过国史教育中心等各类教育平台,向年轻一代、老师以及公众人士传播正确理念,展示中华文化精粹,让香港青少年正确认识国家、认清香港和国家的关系,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从而可以对别有用心的误导和裹挟更有抵抗力,不断增强对祖国的认同感和向心力。
纵观中华民族5000多年历史和香港发展史,香港与祖国风雨同舟、血脉相连,香港人民始终保有深厚的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一,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和生命力的集中体现。站在香港发展新的起点上,我们必须用好“两个结合”这个党的创新理论,努力加强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教育,培育和增强香港民众,特别是青年人的家国情怀。